宋代形成理學,即道學,汲取了佛、道中的有益內容,完成了理論化、思辨化的過程而形成新儒學.北宋有程顥、程頤,他們認為,“萬物皆只是壹個天理”,把天理和倫理道德直接聯系起來,認為仁是萬物俱生的;南宋朱熹是理學發展的集大成者,提出“理氣論”和“心性論”,維護封建等級制度.陸九淵提出“心學”;到明中期,王守仁進壹步發展為“陽明心學”,其思想核心是“致良知”.明清兩代,理學和心學相繼占統治地位.理學從哲學方面發展了儒學,為專制等級制度制造理論根據,因此成為官方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