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道德思想
孔子建構了完整的“德道”思想體系:在個體層面主張“仁、禮”之德性與德行。德道思想體系是以性善論為基礎,以立人極為旨歸,以人道與天道、地道相會通,人道中庸又適時之變為方法論的完足思想體系。
2、政治思想
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內容是“禮”與“仁”,在治國的方略上,他主張“為政以德”,用道德和禮教來治理國家是最高尚的治國之道。
這種治國方略也叫“德治”或“禮治”。這種方略把德、禮施之於民,嚴格了等級制,把貴族和庶民截然劃分治者與被治者。打破了貴族和庶民間原有的壹條重要界限。
3、經濟思想
孔子的經濟思想最主要的是重義輕利、“見利思義”的義利觀與“富民”思想。這也是儒家經濟思想的主要內容,對後世有較大的影響。
4、教育思想
他最早提出啟發式教學。他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意謂教師應該在學生認真思考,並已達到壹定程度時恰到好處地進行啟發和開導,他又是在教學實踐中最早采用因材施教方法的教育家。
5、美學思想
孔子的美學思想核心為“美”和“善”的統壹,也是形式與內容的統壹。孔子提倡“詩教”,即把文學藝術和政治道德結合起來,把文學藝術當作改變社會和政治的手段,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
擴展資料:
孔子軼事典故
義利之辯
魯國有壹道法律,如果魯國人在外國見到同胞遭遇不幸,淪落為奴隸,只要能夠把這些人贖回來幫助他們恢復自由,就可以從國家獲得金錢的補償和獎勵。孔子的學生子貢,把魯國人從外國贖回來,但不向國家領取金錢。
孔子說:“賜(端木賜,即子貢),妳錯了!聖人做的事,可用來改變民風世俗,教導可以傳授給百姓,不僅僅是有利於自己的行為。現在魯國富的人少窮人多,向國家領取補償金,對妳沒有任何損失;但不領取補償金,魯國就沒有人再去贖回自己遇難的同胞了。”
子路救起壹名溺水者,那人感謝他送了壹頭牛,子路收下了。孔子高興地說:“魯國人從此壹定會勇於救落水者了。”
百度百科—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