瑟,是中國傳統撥弦樂器。形狀似琴,有25根弦,弦的粗細不同。每弦瑟有壹柱。按五聲音階定弦。最早的瑟有五十弦,故又稱“五十弦”。另指古水名,指今河南省羅山縣的小黃河。
古瑟形制大體相同,瑟體多用整木斫成,瑟面稍隆起,體中空,體下嵌底板。瑟面首端有壹長嶽山,尾端有三個短嶽山。尾端裝有四個系弦的枘。首尾嶽山外側各有相對應的弦孔。
另有木質瑟柱,施於弦下。曾侯乙墓***出土瑟十二具,多用櫸木或梓木斫成,全長約150至170、寬約40厘米。通體髹漆彩繪,色澤艷麗。
起源:瑟的起源十分久遠,在考古發現的弦樂器中所占的比重最大。它的出土地點集中在湖北、湖南和河南三省,並且絕大多數出自東周楚墓。其他如江蘇、安徽、山東和遼寧等省,只有壹點零星發現。文獻記載“庖羲氏”作瑟?。
擴展資料:
古代彈弦樂器。其歷史久遠。《樂書》引《世本》:“庖犧作瑟”。據《儀禮》記載,古代鄉飲酒禮、鄉射禮、燕禮中,都用瑟伴奏唱歌。戰國至秦漢之際盛行“竽瑟之樂”。魏晉南北朝時期,瑟是伴奏相和歌的常用樂器。隋唐時期用於清樂。以後則只用於宮廷雅樂和丁祭音樂。
瑟與箏的區別:
1、構造。相同:整木斫成,面稍隆起,體中空,體下嵌底板。
不同:瑟面首端有壹長嶽山,尾端有三個短嶽山。尾端裝有四個系弦的枘。常用瑟是二十五根弦。箏面首端有壹前嶽山,尾端有壹個後嶽山。有三個出音孔(也有兩個出音孔的),目前常用箏***有二十壹根弦;
2、定弦。瑟基本上是按五聲音階調弦,後世定弦法略有變化,正中壹弦也可彈奏,按五聲音階或七聲音階定弦。 箏的音域與弦的數量有關。二十壹弦為四個八度零小三度,壹般以最低音為D,按五聲音階定弦。從定弦看瑟和箏區別不大;
3、彈奏。瑟:指法是大、食、中、無名指分別向內外方向撥弦。名為擘、托、抹、挑、勾、剔、打、摘,***八種。左手在必要時可按抑柱左弦段而取變化音;
箏:基本指法:勾、托、抹、大撮、小撮、搖、辟、打、勾托抹托 、托抹勾打。右手行聲,左手做樂,右手彈奏聲音再通過左手揉按滑顫取得變化音從我自己彈奏上看,瑟和箏彈奏技巧很是相似。可能最大區別就是因為瑟面和箏面不同,彈奏時候落指自然不同,發出的聲音也許不同了;
4、音色。因瑟體較古箏大,而且都是單弦發音,所以,瑟的發聲在低音區略空泛,高音區略顯單薄。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瑟 (撥弦樂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