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建設生態文明是人類文明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必然要求;
二、建設生態文明是改善生態環境的迫切需要;
三、建設生態文明是保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四、建設生態文明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迫切需要。
建設生態文明,是黨中央為了實現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從現階段我國面臨的國際國內形勢出發作出的壹項重大決策。標誌著我們黨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規律的認識達到了壹個新的高度和水平。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十八大報告關於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論述,在全社會廣泛開展生態文明教育,努力踐行生態文明建設的新要求,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就能夠加快實現,壹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中國必將展現在世界人民的面前。
問題二:重視生態文明建設有什麽重要意義 意義:良好的生態環境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條件,也是壹個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基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是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的重要支撐。我們要深刻認識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始終堅持和全面落實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 ,下大氣力抓好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必然要求和重要著力點。近年來,我國在堅持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註重環境保護與生態建設,既講求經濟效益,也重視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堅持資源開發與節約並舉,把節約放在首位,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堅持統籌規劃,加大投入,標本兼治,突出重點,有步驟地進行環境治理和建設;堅持依靠科技進步推進環境保護和治理,推進資源開發與節約,依法嚴格保護環境與生態;堅持深化改革,創新機制,實行 *** 調控與市場機制相結合,從體制和機制上促進可持續發展。在全社會進壹步樹立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意識,形成有利於節約資源、減少汙染的生產模式和消費方式,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生態保護型社會。但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當前,壹些地區出現水、大氣、土壤等汙染較重,生態系統整體功能下降,抵禦各種自然災害的能力減弱等現象。因此,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加強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力度,完善有利於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體制機制、產業結構和技術體系。
問題三:生態文明建設的理論意義是什麽 1、有助於喚醒全民族的生態憂患意識;
2、認清生態環境問題的復雜性、長期性和艱巨性,持之以恒地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盡最大可能地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生態環境,建設科學有序的生態運行機制,體現了人類尊重自然,利用自然,保護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文明理念;
3、建設生態文明,樹立生態文明觀念,是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必然要求。
問題四:生態文明建設定義 生態文明建設其實就是把可持續發展提升到綠色發展高度,為後人“乘涼”而“種樹”,就是不給後人留下遺憾而是留下更多的生態資產。
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本質特征,十八大報告強調:“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由此,生態文明建設不但要做好其本身的生態建設、環境保護、資源節約等,更重要的是要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這就意味著生態文明建設既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相並列從而形成五大建設,又要在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過程中融入生態文明理念、觀點、方法
問題五:怎樣理解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意義 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汙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從源頭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趨勢,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
(壹)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國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空間載體,必須珍惜每壹寸國土。要按照人口資源環境相均衡、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相統壹的原則,控制開發強度,調整空間結構,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給自然留下更多修復空間,給農業留下更多良田,給子孫後代留下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加快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推動各地區嚴格按照主體功能定位發展,構建科學合理的城市化格局、農業發展格局、生態安全格局。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發展海洋經濟,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堅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建設海洋強國。
(二)全面促進資源節約。節約資源是保護生態環境的根本之策。要節約集約利用資源,推動資源利用方式根本轉變,加強全過程節約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強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加強節能降耗,支持節能低碳產業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發展,確保國家能源安全。加強水源地保護和用水總量管理,推進水循環利用,建設節水型社會。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嚴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強礦產資源勘查、保護、合理開發。發展循環經濟,促進生產、流通、消費過程的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
(三)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人和社會持續發展的根本基礎。要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增強生態產品生產能力,推進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擴大森林、湖泊、濕地面積,保護生物多樣性。加快水利建設,增強城鄉防洪抗旱排澇能力。加強防災減災體系建設,提高氣象、地質、地震災害防禦能力。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以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突出環境問題為重點,強化水、大氣、土壤等汙染防治。堅持***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公平原則、各自能力原則,同國際社會壹道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
(四)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保護生態環境必須依靠制度。要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建立體現生態文明要求的目標體系、考核辦法、獎懲機制。建立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完善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水資源管理制度、環境保護制度。深化資源性產品價格和稅費改革,建立反映市場供求和資源稀缺程度、體現生態價值和代際補償的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積極開展節能量、碳排放權、排汙權、水權交易試點。加強環境監管,健全生態環境保護責任追究制度和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增強全民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形成合理消費的社會風尚,營造愛護生態環境的良好風氣。
我們壹定要更加自覺地珍愛自然,更加積極地保護生態,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
問題六:簡述生態文明的意義 生態文明是人類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改善和優化人與自然的關系,建設科學有序的生態運行機制,體現了人類尊重自然,利用自然,保護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文明理念。建設生態文明,樹立生態文明觀念,是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必然要求。它有助於喚醒全民族的生態憂患意識,認清生態環境問題的復雜性、長期性和艱巨性,持之以恒地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盡最大可能地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生態環境。
生態文明觀念,作為壹種基礎的價值導向,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隨著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對生活質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希望喝上幹凈的水、吸上清新的空氣、吃上放心的食品、住上舒適的房子等。創造壹個良好的生態環境,使自然生態保持動態平衡和良性循環並與人們和諧相處,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顯得更加迫切。如果沒有壹個良好的生態環境,便無法實現可持續發展,更無法為人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建設生態文明任重而道遠。牢固樹立生態文明觀念,積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題中應有之義。
生態文明建設的提出是我國發展道路上的壹大飛躍,生態文明的提出是中國未來發展及建設的戰略基礎。
我國發展中所付出的資源、環境代價過大,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的矛盾突出,城鄉差別、地區差別、收益分配差別擴大,生態退化、環境汙染加重,民生問題凸顯以及道德文化領域裏的消極現象等,嚴重制約了現代化宏偉目標的順利實現。如何破解難題,走出困境,實現良性循環,事關改革、發展大局。須知,這些矛盾和問題都是傳統工業化帶來的,若以工業文明理念和思路應對,不但於事無補,還會使困境日益深化。惟有以生態文明超越傳統工業文明,堅持以生態文明的理念和思路,對發展中的矛盾、問題作統籌評估、理性調控、綜合治理,方能化逆為順、舉壹反三、突破瓶頸制約,在新的起點上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問題七: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有什麽重大意義 統籌當前發展和長遠發展的需要,既積極實現當前的目標,又為長遠發展創造有利條件,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必須正確處理的壹個重大問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現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而深遠。
(壹)建設生態文明是我們黨創造性地回答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關系問題所取得的最新理論成果,為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
(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我們黨積極主動順應廣大人民群眾新期待進行的重大部署,進壹步豐富了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內涵。
(三)走出壹條中國特色生態文明建設道路,是我們黨深刻把握當今世界發展新趨向作出的戰略抉擇,將為推進人類文明進步作出重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