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生態文明建設調研報告範文

生態文明建設調研報告範文

生態文明建設是我們比較關註的問題,那麽妳們知道生態文明建設的 調研 報告 要怎麽寫嗎?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生態文明建設調研 報告 範文 ,歡迎閱讀。

 生態文明建設調研報告範文篇1

 生態文明是人類社會文明的壹種形式,是社會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在人與自然和社會關系上的具體體現。生態文明以人與自然關系和諧為主旨,在生產、生活過程中註重維系自然生態系統的和諧,追求自然――生態――經濟――社會系統的關系協同進化,以最終實現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為目的,是人與社會進步的重要標誌。環視今日中國,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走科學發展之路,已成為全黨和全國人民的***識。黨的十七大報告首次把“生態文明”寫進黨的行動綱領,將生態建設放到了文明的高度,而後胡錦濤同誌在報告中提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他說道,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汙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 文化 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這是我們黨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理念的壹次升華,說明我國對生態建設的認識越來越深入,也越來越重視。

 1、龍泉驛區整體概況

 龍泉驛區是四川省成都市所轄的九區之壹,位於成都中心城區東部偏南、龍泉山脈中段,是國務院批準的成都市城市向東發展主體區域、成都經濟技術開發區 (國家級)所在地。屬亞熱帶濕潤氣候,年降水量974毫米,年均氣溫15.9℃。屬都江堰自流灌溉區,西江河、黃水河、蘆溪河、陡溝河流經區境。有天然氣、煤、銅、磷、石膏等礦產資源。素有“四時花不斷,八節佳果香”之美譽,是國務院正式命名的“中國水蜜桃之鄉”,全省經濟綜合實力十強縣(區)之壹。 2011年,龍泉驛區龍泉街道、大面街道、柏合鎮、山泉鎮、茶店鎮被規劃為成都天府新區的範圍,其發展定位為成都國際汽車城。龍泉驛區因扼蓉城咽喉,居川渝要沖,自古有“巴蜀門戶”之稱,亦有東出錦城“川東首驛”之謂,是成都至川東南、重慶的必由之路,也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境內已擁有滬蓉高速公路(成南高速)、廈蓉高速公路(成渝高速)兩條出海大通道和穿境而過的成渝鐵路、成昆鐵路,正加緊建設的從市中心向東通向龍泉驛區的地鐵2號線(及東延伸線)和已經規劃完畢的地鐵4號線東延伸線,在區內形成了海陸空四通八達快捷方便的交通網絡體系。龍泉驛區下轄龍泉街道、大面街道、十陵街道、同安街道、柏合鎮、西河鎮、洛帶鎮、黃土鎮、洪安鎮、茶店鎮、山泉鎮和萬興鄉等12個街鎮鄉,總面積556.9802平方公裏,總人口56萬人(2008年),主要方言有西南官話和湖廣客家話。

 2、洛帶古鎮為例

 2.1、二期整治工程

 2007年8月,龍泉驛區旅遊局宣布,近期相關部門將再投入1億元,啟動洛帶古鎮二期整治工程,給洛帶註入文化。其工程包括 對八角井街、黃家河片區的綜合改造;對古鎮核心區特色院落打造、“財神大道、三百神梯”等旅遊景點及附屬設施建設、南幹道延伸段進行建設。此外還將對以古 鎮____堂為核心的廣場片區進行改造,該教堂是目前保存最為完整的鄉村教堂。

 目前二期整治項目的規劃設計已通過相關部門的評審,施工設計也已基本完成。古鎮的壹期工程主要是對基礎設施進行改造,二期工程則將對古鎮註入更多的文化色彩。現已推出女子街,女孩們可以在商店裏選自己喜歡的服裝,在壹處景點拍照留戀。

 洛帶相關部門正加緊落實成都私家 收藏 博物館集群項目,以及國際濃 園公***藝術村項目、福建會館、湖南會館和客家鄉村會館、醋博物館等項目落地情況,進壹步做好協調服務,解決征地拆遷中的實際困難和問題,推動項目啟動。

 洛帶鎮加快推動古鎮至金龍湖景區道路、水杉路、南幹道西段啟動前各項工作,以此改善旅遊景區環境,推動產業發展。

 2.2、客家民居建設

 大力發展文化旅遊產業,引進就業崗位多的項目。全力啟動客家民居建設,推動農民向城鎮集中。龍泉驛區將結合洛帶鎮城鎮建設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將客家民居點位確 定在成洛大道以北(柏楊村七、八組),總計劃用地面積412.8畝,可吸納約3000戶,10000余人。

 設計方案於2009年3月通過了龍泉驛區規委會的審查,壹期占地面積100畝,凈地68.2畝,建築面積6680余平方米,已完成拆遷、勘測、三通壹平和打圍工作,2007年5月破土動工,預計 2008年2月主體封頂,6月全面完工。建成後可讓已征地“過渡期”農民全部住新房,新征地農民“即拆即住新房”。

 3、調查建議(新時期建設生態文明的有效實現途徑)

 3.1、從傳統產業到生態產業

 走可持續發展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基於對工業文明的 反思 ,生態文明建設內在要求實現從傳統產業到生態產業的轉型。在我國工業化任務尚未完成,人口、資源、環境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矛盾日益突出的狀態下,我們只能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即以生態文明理論為指導的工業化發展生態產業。為此,我們必須充分發揮科技的作用,將發展建立在科技進步的基礎上加快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走以效益和質量為中心、經濟、社會和環境均衡發展的新路子,堅持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實現可持續發展,實現經濟社會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3.2、動員全體人民***同參與建設生態文明

 加大媒體等傳播載體的宣傳和 教育 力度。連同“生態文明”的“四個文明”壹起抓的新觀念是我黨對建設現代化國家認識的新升華,是科學發展觀的新思維,是構建和諧社會戰略性的新舉措。我們應提倡政府和群眾兩頭抓、兩手都要硬,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落實到每壹個成員身上,落實到與人們息息相關的生活中。

 3.3、正確處理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發展關系

 樹立正確的政績觀。進行生態文明建設,實現可持續發展,就是既要在合理開發和利用資源中求發展,又要在發展中保護環境,實現人與自然的高度和諧,實現人與自然的***榮***存。實現這壹設想的關鍵在於我們黨和政府的各級黨政幹部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要堅持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正確導向,建立健全幹部績效考核體系。

 生態文明建設調研報告範文篇2

 黨的報告全面闡述了科學發展觀的內涵,明確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五位壹體”總布局。貴溪市結合工作實際,圍繞“四個突出”,大膽創新,走環境友好型發展之路,全市生態環境意識持續提高,產業結構持續優化,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實現了自然與社會和諧發展。為進壹步 總結 經驗 、查找不足,不斷推進貴溪生態文明建設,筆者進行了專項調研,形成如下報告。

 壹、主要做法

 (壹)突出重金屬汙染防治工作。壹是專項排查。常態化、制度化地深入涉重金屬排放企業,開展專項排查行動。2012年,***排查重金屬排放企業14家、重大危險源企業7家;二是專項督查。經常性對所有涉及重金屬汙染防治企業進行環保監督管理。全面整治不法企業的亂排亂放行為,有效遏制了重金屬汙染的源頭;三是專項管控。即末端治理和清潔生產首尾兼顧,對新、改、擴建重金屬汙染項目壹律停止審批,對新入園項目實行聯審聯批制度;四是專項治理。在專項治理工作中,創新“三種模式”:即堅持以人為本,落實搬遷補償政策;堅持市場運作,保障農民合法權益;堅持節能減排,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積極開展貴冶周邊重金屬汙染土壤修復工程,對1700余畝農田進行了翻耕,施加土壤改良劑,栽種修復植物。

 (二)突出“秀美鄉村”創建工作。壹是紮實開展“秀美鄉村”創建工作。將“秀美鄉村”創建與環境綜合治理有機融合,貴冶周邊兩批***29個“秀美鄉村”全面建成。全市108個“秀美鄉村”建設點也全部竣工驗收,極大改善了鄉村生態環境;二是著力抓好“衛生清潔”工程。積極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和就地回收利用,推行“戶分類、村收集、鄉運輸、市處理”的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模式,基本做到遺留垃圾全部清運、新增垃圾及時處理;三是大力改善人居生態環境。充分利用村莊現有設施和條件,按照公益性、急需性和承受性原則,進行危(舊)房改造:穩步推進“三區三線”民居改造工程;大力實施農村改廁、道路硬化等民生工程。

 (三)突出“壹大四小”工程建設。壹是加強生態資源管理。認真貫徹落實《森林法》等林業法律法規,出臺了《貴溪市人民政府關於進壹步強化森林資源保護的意見》。堅決落實限額采伐、憑證采伐制度,實行闊葉樹全面禁伐;二是加大綠化造林力度。2012年,綠化造林3.39萬畝,封山育林8000畝;三是加快生態鎮村建設。著力推進鄉村綠化提質建設,按照“適地適樹”的原則,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對塘灣、羅河等鄉鎮重新進行園林規劃設計。樟坪畬族鄉、塘灣鎮大橋村先後被評為“全省森林鄉鎮”、“全省森林村莊”等榮譽稱號。

 (四)突出生態文明建設統籌。壹是建章立制。制定了《貴溪市2012年主要汙染物減排計劃》、《貴溪市鄉(鎮)環境目標 責任書 考核實施辦法》。紮實推行排汙許可證制度,2012年,***年檢18家排汙企業的排汙許可證,新核發10家企業排汙許可證;二是強化管理。督促各減排企業建立汙染治理設施運行臺賬,確保環保設施正常運行;進壹步加強危險固體廢物的管理,建立健全危險廢物管理制度,實行統壹登記、統壹管理,有效防止了二次汙染;三是加大投入。壹期概算總投資3500萬元汙水處理廠已經順利完工並投入使用;二期概算總投資800萬元汙水處理廠擴建工程即將投入運行。

 二、現狀分析

 (壹)有利因素:壹是政策支持。提出建設生態文明“五位壹體”總布局,並確立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壹項重要指標。同時,鷹潭市委市政府明確提出了“決戰景區,做大旅遊產業”發展戰略,為我市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豐富的政策理論依據;二是環境支撐。縣域內擁有陽際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雙圳省級森林公園等優質生態資源;森林覆蓋率為63.5%;全市出界斷面水質常年穩定在Ⅱ類以上;空氣環境質量全年穩定在二級以上,良好的自然生態資源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三是資金扶持。近年來,貴溪經濟社會持續健康快速發展。2012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86億元,財政總收入35.58億元,地方財政收入完成24.46億元,財政總收入和地方財政收入總量均居全省縣(市、區)第四位,縣域經濟實力顯著,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加快綠色崛起提供了有利的物質前提;四是組織保障。近年來,貴溪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確立“生態立市、工業強市”發展戰略。2013年,確立了“推進生態建設,構建科學發展保障”的工作主線,提出了“發展綠色經濟、建成美麗宜居貴溪”,實現永續發展的工作目標。

 (二)不利因素:壹是經濟發展方式較粗放。我市經濟的結構性、素質性矛盾比較突出,粗放型增長的特征比較明顯。工業仍以勞動密集型、輕加工型為主,轉型升級難度較大;農業仍以傳統農業為主,產業化程度不高;現代服務業發展滯後,2012年,第三產業在三次產業中占比僅為21.7%;二是生態文明理念較膚淺。由於農村經濟滯後,百姓在山靠山,想到的先是養家糊口和發家致富,因而還存在生態文明意識不強的問題,農村臟、亂、差的現象也壹時難以徹底改變。少數企業推行綠色生產的自覺性不高;三是生態開發開放較單壹。生態開發開放程度比較粗淺。生態價值既沒有在開發中體現;生態文明的內涵也沒有在開放中提升;社會各層面對生態文明建設概念理解不透,重視不高,執行不力,導致生態文明效應較弱。

 三、對策建議

 (壹)認清形勢,深化認識。加強生態文明建設,走環境友好型發展之路,是大勢所趨,亦是民心所向。2013年,中央壹號文件精神要求建設農民安居樂業的美麗鄉村,我省在 “十二五”發展規劃中也明確提出了對主要汙染物減少排放要求。從市情看,隨著銅產業、照明產業的迅猛發展,工業化持續突破,貴溪市圍繞銅、節能照明和醫藥、化工四大增長極招引的大項目、大企業日益增多,產業集聚效應明顯,生態承載挑戰突出。在這種形勢下,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對於貴溪市實現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

  • 上一篇:玩具配件包括哪些種類?
  • 下一篇:電腦病毒種類有哪些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