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壹部2010年的傳記歷史片,由胡玫執導,周潤發、陳建斌、周迅、陸毅、姚櫓、任泉等主演。以下是我整理好的孔子的電影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電影孔子觀後感1這部片子在前部分都是講孔子投身政治與教育,使用“仁義禮治”來治理魯國,取得了壹系列輝煌的成就,感覺壹切都是那麽的順利。然而,在後部分卻峰回路轉,即從孔子推翻三桓失敗和齊國大兵壓境之後,孔子便開始裏顛沛流離的苦難生活,最後到老的時候回到魯國投身教育。孔子壹輩子也沒有將“仁義禮治”推行成功。
電影幾乎沒有涉及到孔子在學術上的成就和“仁義禮治”的思想,只是從壹個很普通的視角來描述孔子的壹生。片子的前半部分和孔子的面孔壹樣,看起來壹切都是那麽的平和。然而,前半部分也為孔子的命運埋下了伏筆,即該部分實際上是危機四伏。同樣的,平和的孔子,背後是其經受了壹般人沒有經歷的痛苦以及在痛苦中體驗的境界和對信念的執著。
這部片子有幾個情節讓我記憶尤深。
第壹個情節是孔子推翻三桓失敗後,孔子和魯王的對話以及孔子和老子的對話。孔子以壹腔充滿“仁義”的熱血誓以推翻三桓以維護“君臣之綱”。魯王便說了,“仁義只是壹個說辭,如果失敗了,誰還在乎妳仁義與否”,“我們應該‘無為方能無不為’”。於是,孔子便回憶起和老子的對話,老子提了壹句話,如果做不到便索性放棄吧,這非常符合老子“無為”的思想。老子的“無為”,即無違,不要違反規律,也就是如果妳真的做不到的話,說明條件還不成熟,無需勉強硬來。孔子眼見馬上得以成功推行“仁義”,卻在這壹時刻失敗了,要放棄以前所做的所有的努力,這真是壹般人難以接受的。於是,孔子便離開魯國,顛沛流離到周朝列國,每到壹個地方便開始“仁義”的教育。
第二個情節是孔子和衛國君夫人南子的對話。南子對孔子說了壹句話,“世人也許容易理解夫子的痛苦,但未必能體會夫子在痛苦中體會的意境”。南子在電影出現的第壹幕是,她拿著壹卷書,趴在草上讀書,從這壹幕可以看出南子是壹個有知識知禮節的人,當然也是壹個美麗性感的女人。同樣的,從她與衛君和太子等人的對話中,妳也會發現,南子是壹個聰慧、做事強硬果斷的女強人。她對孔子充滿壹種“惺惺相惜”的敬仰與欽佩,他和夫子兩個人在對話的那壹刻都能夠深深體會到對方的痛苦和境界。南子的出現,讓我能夠進壹步理解孔子的內心和執著。
第三個情節是顏回之死。這個情節是讓我最無法忘記的情節。我對顏回的`體會是,他在片子是壹個非常帥氣、有才和忠誠的人。在這壹個情節,壹方面是顏回為了挽救孔子流離各國譜寫的書籍而壹次又壹次的深潛到冰冷的水裏,撈起壹卷又壹卷的竹簡;另壹方面是夫子慟哭的說道“回,妳給我回來”,夫子只想顏回安全的爬出水面,而不是要他去撈那些花費了無數心血編寫的書籍。顏回對夫子和夫子對顏回間的這種感情,真是讓人無法言表。
第四個情節是孔子回到魯國。他和弟子們經歷了諸國戰火,顛沛流離的回來後,在城墻底下哭著喊,我回來了。
在這個片子,孔子給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世人也許能夠理解夫子的痛苦,但未必能體會夫子在痛苦中體會的境界”。孔子內心的痛苦和對信念的執著讓我無法忘記。這是壹部非常有內涵的國產片。該片弘揚傳統文化中國古聖先賢幾千年經驗、智慧的結晶,其核心就是道德教育。能把這樣的題材拍成如此優秀的電影,在當前文化缺失、物欲橫流的大環境下,有不少人誤認道德是限制人們行為的條條框框。其實,有道德的生活才是真正正常、幸福的生活。
《孔子》電影觀後感2“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壹讀起瑯瑯上口的《論語》,就讓我情不自禁的想起了中國古代教育家孔子。今天下午,學校組織我們在班上看了《孔子》這部電影,進壹步加深了我對孔子的了解,給我帶來了巨大的心靈震撼和深刻的思想洗滌。
孔子出身於魯國,是壹個有愛心、有智慧的人,主張禮儀仁和。當時的社會極其混亂,孔子仕官於魯國,並以其勇敢和智慧帶給魯國以尊嚴和強大的希望,但最終沒能實現他的政治抱負。隨後的十四年,孔子率領眾弟子周遊列國,傳播其思想,並進行文獻整理工作,他的思想和學說為後世留下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孔子曾經說過:“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我覺得這句話說的非常好。在當今社會,大家都愛面子,怕丟臉。因為愛“面子”,有的人在某些時候會變得不懂裝懂。我以前也有這個缺點,有時候老師上課講的題目,我似懂非懂,本想下課後去問老師或同學,可又怕他們說班幹部還不認真聽,所以,就壹直把題目憋在心裏,而導致成績下降。後來,我發現這個缺點實在是太可怕了,它使我不會的題目越積越多,腦子裏壹片糊塗,嚴重影響了我的學習。現在,我再也不會不懂裝懂了,上課認真聽,遇到難題先思考,實在想不出,就再去向老師和同學請教,把每壹道題都想清想透,成績也在壹點點的上去。
作為壹名學生,我們應當學習孔子對學問孜孜不倦的態度,對學習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的精神,以及剛正不阿的做人品格,成為壹個有知識、有思想、品德高尚的博學之人。
《孔子》觀後感3今天我們觀看了壹部電影名叫《孔子》,這是壹部與文學有關的電影,至於它的主要內容,也是十分簡單,孔子當時生活在魯國,原本生活是安康的,可有壹天,孔子的妻子收留了壹個家奴,名叫漆思弓,他是季氏的家奴,原本應去陪葬,但被孔子的妻子所救,孔子向魯君提出廢除這個陋習,卻遭到了壹些大臣的反對,但是孔子憑借自己的力量去使魯君廢除了這個陋習。我從這裏面明白了對於那些不應該有的陋習,應立刻去廢除它,而不是把它持續下去。後來由於魯君不采取孔子的建議,孔子便周遊列國,途經蔡,陳,鄭等國家都不歡迎他們,反而去驅趕,孔子與弟子們路上風餐露宿,艱苦的生活著。
從這部影片中我明白了我們應該學習孔子那清正廉潔的高尚品德,去反對那些不成文明的陋習與壞勢力去做鬥爭,要尊重師長,重視賢人,自己說到的事就要做到,不能出爾反爾。“已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是我記得最深刻的壹句話,它的意思是:自己不要的,不要施加給別人。我們有很多事都不願去做,總是推給別人,讓別人的替我們完成,這是壹種十分不好的習慣,我們應該及時改正。
《孔子》這部電影令我受益非淺,我也推薦大家去看壹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