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田魚村歷史

田魚村歷史

1.中國田魚村有哪些特別之處

2005年5月16日,聯合國糧農組織在世界範圍內評選出了 5 個古老的農業系統,作為世界農業遺產進行保護。

作為有著700多 年歷史的農作方式,浙江青田的稻田養魚成為中國乃至亞洲唯壹 的入選項目。中國田魚村位於青田縣山口鎮方山鄉龍現村,地處括蒼山脈 的奇雲山腳,是壹個遠離壹切交通幹道的村落,山地植被良好,水 源充沛清潔,保存完整的300多年的古屋與翠綠的青山形成優美 的田園風光,壹片片水塘分布在屋前屋後,梯田裏註滿了水,壹 尾尾魚兒遊動其間。

全村480畝水田,丘丘有田魚,整個龍現村 哪裏有水哪裏就有魚,哪裏有田哪裏就有魚,連龍現十八潭的溪 坑裏也有田魚。現在的田魚是壹種變種的鯉魚,有黑、紅、黃、白 四種顏色。

2.田魚的介紹

田魚,鯉魚的壹個變種,分部在浙南青田縣壹帶,在青田縣現有小舟山“中國田魚村”和方山龍現“中國田魚村”。 田魚是淡水魚中的壹絕,由鯉科魚類深化而來,是壹種水稻與養魚***存的模式。小舟山稻田魚通體鮮紅,外形美觀,雖出自稻田而無泥腥味,肉嫩味可口,魚鱗片柔軟可食,營養十分豐富,深受人們的喜愛。田魚可以用糯米和少量辣椒腌,制作成腌魚非常香而且美味。田魚也可以制作成田魚幹食用,非常的香脆可口,是當地人的送禮佳品。另外還有壹種田魚,就是丘陵地帶稻田裏自然成長的魚,產量甚少。壹般是市場價格都比飼料魚高2到3倍左右。嘗過自然生長的田魚,保準妳不想再試其他魚。

3.田魚是什麽魚

鯉魚的壹個變種,分部在浙南青田縣壹帶,在青田縣現有小舟山“中國田魚村”和方山龍現“中國田魚村”。 田魚是淡水魚中的壹絕,由鯉科魚類深化而來,是壹種水稻與養魚***存的模式。小舟山稻田魚通體鮮紅,外形美觀,雖出自稻田而無泥腥味,肉嫩味可口,魚鱗片柔軟可食,營養十分豐富,深受人們的喜愛。田魚也可以制作成田魚幹食用,非常的香脆可口,是當地人的送禮佳品。

英文名字:tripod fish 產品產地:浙江麗水青田 產品特性:味美、性和、肉細、鱗片軟 產品成分:富含粗蛋白、微量元素和15種人體必需氨基酸。 產品功效:有利於健腦、提高智力,具有健體、防衰老、防弱智、防病、美容等功能, 產品簡介:青田縣位於浙江省東南部,甌江中下遊,毗鄰溫州。 作為浙中南奇山秀水風景旅遊勝地的青田,是國家級生態自然保護區。青田“ 田面種稻,水體養魚,魚糞肥田,稻魚***生”這個直今保存完整的耕作方式,巧奪天工!青田在稻田養殖田魚有悠久的歷史,青田縣現養魚面積達10萬畝,所產田魚,深受廣大消費者歡迎。 青田農戶有熏曬田魚幹的傳統,通過屠宰、鹽制、幹燥、配料、熏制等工序,制成田魚幹型,色香味俱全,實為佳品。青田的田魚是聯合國聯農組織2005年6月認定的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保護項目。青田稻田養魚"被列為世界農業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產品歷史:據記載,早在宋朝青田方山等地稻田養魚就比較普遍。清光緒《青田縣誌》曾記載“青田田魚”:“田魚,有紅、黑、駁數色,土人在稻田及圩池中養之”。 田魚是鯉魚的壹個地方性養殖品種,因為習慣於稻田中生活,故俗稱“田魚”。田魚經過長期在稻田中養殖,較普通鯉魚性呆馴,不愛跳躍,不易逃逸,是稻田養殖的理想優良魚種。 田魚從體色上可分為紅田魚、烏田魚、白田魚和花田魚(又稱火柴頭)等;從鱗片上可分為大鱗田魚和細鱗田魚兩種。青田田魚具有食性雜,適應性廣,繁殖力強,成活率高,生長迅速,肉質細嫩鮮美和營養豐富等優點。田魚還屬藥用魚類,它的肉有利尿、消腫等藥效。習性與鯉魚相仿。田魚不是觀賞魚。田魚作為雜食性、廣食性魚類,對飼料適應範圍廣,對其他生活條件要求也不嚴格,即使水淺,露出半個魚背在水面上,它也能以腹貼泥,用兩個胸鰭在田面“爬行”自如。 田魚生長較快,當年魚苗最大個體可達500克。田魚的肉味鮮美,且大魚小魚其肉味均好,50-100克重的魚就可達食用規格,所以很符合在稻田養殖短周期的小規格食用魚的要求,其色、香、味倶佳,向為待客之佳肴。 稻田養魚好處頗多。田魚能吃掉害蟲,松土增氧,保肥增肥,改善水稻的生長發育,促進水稻的鬀分蘗。壹般說,養魚的比不養魚的稻田可以增收稻谷壹成左右。稻盛稻花多,田魚得到豐盛的飼料,長得特別肥壯。所以人們常說:“稻田養魚魚養稻,稻谷增產魚豐收。”

4.張谷英村有什麽歷史

江南民居瑰寶·天下第壹村·張古英村

壹塊純凈的土地,壹個靜謐的村莊,古老又神奇,平凡有歷史. 它,晨鐘暮鼓之中仍能窺見昔日的車水馬龍,門庭若市:它,深藏在湘水深處,屋宇綿亙,人稱“民間故宮”……

百年高門大宅總是引發人無限感思。張谷英大屋,壹座歷經600余年,仍風韻猶存的高門大院,檐廊 銜接,如壹條青色巨龍,環龍形山蜿蜒二裏之遙,又儼然壹個壁壘森嚴的城堡,壹個遺世獨立的王國。今日的張谷英大屋,深沈地佇立於朗朗的天日之中,展示著壹種神秘、幽遠的意蘊。

張谷英村,因其建築規模之大,建築風格之奇,建築藝術之美,堪稱“天下第壹村”,至今已存在 500多年,是我國惟壹壹個由同壹家族繁衍且保存完好的古村落。相傳明代洪武年間,江西風水先生張谷英沿幕阜山脈西行至嶽陽渭洞筆架山下,見這裏層山環繞,自然環境優美,便大興土木,繁衍生息,張谷英村由此而得名。

“青山環繞,小橋流水,空氣清新,民風純樸,沒有俗世的紛爭,到這兒來感受世外桃源壹樣的生活,真是太好了。”壹位遊客在張谷英村遊玩後,發出如此感嘆。

整個古村呈半月形分布在山腳下,以張谷英主屋為大門,背靠青山,門前的渭溪河成了天然的護莊 河。大門裏的坪上有兩口大塘,分列左右.大屋是典型的明清古莊園建築風格,清壹色青磚烏瓦,建築面積達5萬多平方米,擁有1732間房屋。

張谷英村總建築面積1.08萬平方米,規格不等而又相連的每棟門庭都由過廳、會面堂層、祖宗堂屋、後 廳“四進”及其與廂房、耳房等形成的三個天井組成。建築材料以木為主,青磚花崗巖為輔。屋場內渭 溪河迂回曲折,穿村而過,河上大小石橋47座。屋宇墻檀相接,參差在溪流之上,形成“溪自階下淌,門朝水中開”的格局。傍溪建有壹條長廊,廊裏用青石板鋪路,連接著各個巷道,巷道兩旁由青磚壘墻 ,高達10余米。大屋場裏像這樣的巷道壹***有60條,它們縱橫交錯,四通八達,最長的巷道有153米,所有的巷道加在壹起,總長度達1459米。居民們在此起居可以“天睛不曝曬,雨雪不濕鞋”。更為奇特的是,張谷英村天井底下橫豎有序的石條下,有四通八達的隱形水道,水平適度,無壹疏漏,水道通向村外的溝渠註入河流,百年未疏不堵。

張谷英大屋,除卻座座古老的房屋,占據這庭院世界的要屬那206座千姿百態的玄妙的天井。天井相伴著歷史走進今天,雄姿壹如當日。它們坦蕩如君子,泰然自若,依然如初般的平和沈穩。每壹座天井,都如壹幅生動深厚的畫,壹首濃郁的詩,或大氣磅礴,或靈動婉轉,或風骨遒勁。大屋考究的貴賓廳,洋溢著豐收、歡樂、祥和的雕梁畫棟,精致細膩的梅花鹿、蝙蝠、古錢幣、梅花的木刻花雕,時光中流轉成了壹幅茶色古畫,無不喻示著張氏族人與外界息息相通,對現世世界的追求。

張谷英村民風純樸,傳統漢族文化內涵深厚,相傳張氏後人在數百年中,講道德,讀詩書,明禮義,事農桑,形成了百忍家風的良好傳統,不以江南望族自居,不以尊貴欺負弱小。看來,谷英公雖淡泊淡誌,引張氏壹族固守這方天地,但儒家入世思想同樣浸潤著這方水土。

在張谷英村,至今仍然保留著漢族傳統習俗,結婚不僅是婚者個人的事,而且被看成是整個張氏家族的榮耀。在婚踩習俗上,極富濃郁的鄉士文化氣息,重禮儀但不惟財,重感情但不出格。值得壹提得.

在張谷英村,媒人始終是婚嫁之中壹個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 走出大屋,繞村而過的清徹的渭水河,正淙淙流向遠方。而張谷英大屋,似巍峨的豐碑兀自佇立, 幽幽著壹種奇特的蘊味。

5.中國有多少人喜歡吃田魚

田魚,鯉魚的壹個變種,分部在浙南青田縣壹帶,在青田縣現有小舟山“中國田魚村”和方山龍現“中國田魚村”。

田魚是淡水魚中的壹絕,由鯉科魚類深化而來,是壹種水稻與養魚***存的模式。小舟山稻田魚通體鮮紅,外形美觀,雖出自稻田而無泥腥味,肉嫩味可口,魚鱗片柔軟可食,營養十分豐富,深受人們的喜愛。

田魚可以用糯米和少量辣椒腌,制作成腌魚非常香而且美味。田魚也可以制作成田魚幹食用,非常的香脆可口,是當地人的送禮佳品。

另外還有壹種田魚,就是丘陵地帶稻田裏自然成長的魚,產量甚少。壹般是市場價格都比飼料魚高2到3倍左右。

嘗過自然生長的田魚,保準妳不想再試其他魚。

6.襄城縣汾陳鄉庾河村歷史及由來

襄城縣位於中原腹地,東倚伏牛山脈之首,西接黃淮平原東緣,為許昌市屬縣,轄8鎮8鄉441個行政村(街道、居委會),面積920平方公裏,耕地82.5萬畝,總人口83萬,有漢、回、蒙、滿、瑤、壯等15個民族。

襄城縣春秋時期稱"泛邑"、"泛城"。公元前540年,楚靈王在泛之西北築新城,周襄王避難曾居泛,故名"襄城"。秦統壹六國後,設襄城縣,屬穎川郡。自唐貞觀元年(627年)改屬許州,後歷代相沿。1949年7月隸屬許昌行政區,1986年改屬平頂山市,1997年8月,經國務院批準又劃歸許昌市管轄。

7.青田 環境

青田縣位於浙江省南部.東接溫州,南連瑞安、景寧,北靠縉雲.全縣23個鄉,10個鎮,總面積2493平方公裏,人口48.7萬.

青田縣歷史悠久,唐睿宗景雲二年(公元711年)置縣,至今已有1200多年,原來隸屬處州,中華人民***和國成立後,屬溫州專區.1963年7月,青田縣隸屬麗水市.據縣誌記載,青田因太鶴山下田產青芝,而取縣名芝田,後改叫青田.

青田屬山地丘陵地貌和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溫暖濕潤,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為18`C,境內溪谷縱橫,煙江秀麗,山巒連綿,奇峰挺拔,自然風景資源豐富,人文景象星羅棋布,相映生輝.最為突出的是”壹江二石”.壹江,指貫穿青田全境的歐江;二石,指省級著名風景名勝區石門洞和歷史悠久、聞名中外的青田石雕.

歐江水碧似藍,兩岸風景如畫,從古到今,潮來波湧,遊人如織:傳說我們的祖先軒轅曾駕舟從縉雲來到青田忘情地翻閱大自然的傑作石門瀑布,至今軒轅跡猶在;光武帝、宋高宗也曾在歐江浪裏飛舟,留下許多動人的故事;歷代名宦豪客,如靈運、李白、王安石、秦觀、沈括、文天祥、王十朋、陸遊、高明、張孚敬、湯顯祖、袁枚,阮元、朱彜尊、郭沫若等人,面對滔滔江水,或高歌”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或贊美壹蒿綠水,兩岸青山。。歐江,是連接中華歷史的通道,青田山川的驕傲!

石門洞是洞裏福地,世外桃源,它與劉基結下了不解之緣.它以其無窮的魅力,吸引著歷代無數名士,寫下許多動人的贊美詩文.壹千多年前,南朝山水詩人謝靈運便將石門洞譽為”東南第壹勝”.

太鶴山,神仙住過的地方.”何事別尋仙境界,此山原是鶴家鄉.”唐代清溪道士葉法善曾隱居這裏養鶴、點易、煉丹、試劍,得道成仙.唐玄宗贊他為"上天先天鶴壹只".此後太鶴山被人稱為"人間仙境".

青田之享有盛名,更因為它創造了燦爛的石雕文化。很早以前,青田就有女媧補天遺石下凡變成石雕是傳說.1500多年前,青田人開始認識它,利用它.從此,青田石雕從無到有,從衰到盛,從國內到國外,從單壹工藝到藝術精晶似壹條藝術長河,閃耀著壹代代人們的智慧之光,從古奔流到今.

青田又是著名僑鄉.青田人僑居國外已有300多年歷史,有18萬華僑分布在世界70多個國家,且在逐年增加,2000年,全縣就有3萬人領取護照,1萬多人出國定居。近幾年來,國際貿易不斷擴大,年出口貿易達30億美圓.全縣私人外匯儲蓄高達3億美圓,捐助家鄉建設累計人民幣1億多圓,為兩個文明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獨具特色的華僑文化為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增添了絢麗繽紛的色彩.

青田還是名人之鄉,明代國師劉基、七君子之壹章乃器、巾幗英雄陳慕華、還有南宋三朝宰相湯思退, *** 副總裁陳誠。。他們如雲環霧繞的奇峰,喚起人們尋源探秘的興趣。

青田,多元文化,源遠流長.歷代文人墨客、政壇要人無不贊美青田:物華天寶,人傑地靈.

青田,是歷史文化名縣!

8.秋浦河的歷史

秋浦河發源於李吳山(古屬秋浦縣,今歸安徽省石臺縣珂田鄉),至貴池杏花村杜塢入長江,全長180公裏,從南向北穿鎮而過。

沿岸風光旖旎,景色迷人,有古石城遺址、昭明釣臺、仰天堂等名勝古跡,為省級風景名勝區“秋浦仙境”主要組成部分。詩仙李白於唐天寶八載至上元二年(749-761)間曾“五到秋浦”,留下了45首瑰麗的詩篇和許多動人的傳說。

其中優美的《秋浦歌十七首》已成為秋浦仙境之魂。其十詩雲:“千千石楠樹,萬萬女貞林。

山山白鷺滿,澗澗白猿吟。君莫向秋浦,猿聲碎客心。”

歷史名人騷客紛紛踏蹤而來,尋幽訪勝,留下了數以萬計的詩文佳作,因而美麗的秋浦河被譽為“流淌著詩的河”。秋浦河亦名雲溪河,跨祁門、石臺、貴池三縣(市)。

東鄰白洋河流域,西界黃湓河流域,南依祁門山脈,北濱長江。源流為公信河,源出石臺、祁門、東至三縣交界的祁門山脈仙寓山北麓。

東北向流,經石臺縣的珂田、占大(葉村)、大演,至香口村,右納梅溪河(壹稱紅淩河)來水,匯合口以下始稱秋浦河。折西北流,經石臺(七裏)、楊坑口,又折北流,經磯灘(汪村)、橋灣,進入貴池縣境;至高坦折西北流,經灌口至朝陽街,右納龍舒河;至殷家匯進入畈圩區,至肖家灘蜿蜒曲折東北流,經木閘、毛家渡,至池口向北註入長江。

流域面積2235平方公裏,其中山區占80%。河道全長149公裏,河床質為巖礫和淤砂,河面寬150~250米,底寬60~100米,洪水深度7.0米,枯水深度0.7米,比降約1/3700,泄洪能力1000立方米每秒。

高坦站歷史最大流量為2710立方米每秒(1957年7月4日),最高水位為26.87米(1970年7月13日),最低水位為19.58米(1966年9月28日);殷家匯站歷史最高水位為18.11米(1970年7月3日),最低水位為10.0米(1966年10月)。

  • 上一篇:嫦娥奔月故事簡潔的英文版,謝謝!
  • 下一篇:畬族文化的藝術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