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貴州從江,瑤族的婚禮儀式向來古老,並充滿著神秘感,不但有著獨特的傳奇色彩,也有著深厚的民族文化內涵。由於瑤族大多數都居住於茫茫無際的原始森林,那裏山峰連綿,景色如畫,受外來文化的沖擊極小,因此他們還保留著自己傳統、原生態的民族文化。 其中,“嫁郎”——瑤族婚嫁十二拜習俗也有著自己濃厚的民族風采。
瑤寨全景
拜祭竈神
什麽是“嫁郎”
“嫁郎”是瑤族新郎落戶新娘家的俗稱,它與其他民族的“招婿上門”有所不同,瑤族男方到女方家落戶後,要改跟女方姓,與女方家族不是外戚關系,而是宗族關系,是家族香火傳承人。另外,“嫁郎” 是建立在自由戀愛的基礎上,女方多為是獨女或多女戶家庭,男方到女方家要承擔照顧家庭、贍養老人、維護家族的責任。瑤族“嫁郎”家庭夫妻和睦、家庭穩定,極少有離婚和不贍養老人現象發生。在瑤族傳統文化裏,是男女平等、忠孝仁義的道德典範。
嗩吶迎親
嫁郎”那天早晨,天剛亮,新娘家早已是燈火通明、親朋滿坐,大家都在等候著新郎的 到來。這時新娘家主事者拿著銅鑼,伸向走廊欄桿外敲打,向村子喊到“接新人去啰”。此時,禮樂師傅們吹起嗩吶、敲著鑼鼓,在接親隊伍的跟隨下前往新郎住處接親,壹路上嗩吶聲、鑼鼓聲、鞭炮聲連續不斷,直到新郎住處。新郎早 以穿好瑤族傳統盛裝,滿臉帶著笑容正在等候。不多時,出門的鞭炮響起,接親公走進房內,用壹條毛巾牽著新郎出家門。大門外,陪郎 為他打起壹把紅雨傘,與接親公壹道,跟隨禮樂師傅後面出門了。迎親隊伍沒有直接前往新娘家,而是沿著道路繞村走。壹路上,接受親朋好友燃放鞭炮和煙花的祝福,村寨在鞭炮聲中顯得格外喜慶。
新郎著裝
瑤族嫁郎
隊伍迎接新郎到新娘家,新娘穿著婚禮盛裝在廚房的火塘邊等待。新郎進門先用左腳過門檻,在接親公的牽護下來到堂屋。堂屋的神龕貼著紅色的對聯,神龕前的地面上著紅色婚被,壹對新人被牽到婚被邊。拜堂儀式開始,儀式由陰陽先生主持,他誦讀著起拜夫妻和美、拜子孫滿堂、拜金銀滿倉、拜大富大等等禮詞,新郎、新娘對著神龕拜十二拜。
瑤族婚禮十二拜
即:壹拜祖宗香火,
二拜上堂父母,
三拜上堂伯父,
四拜四季平安,
五拜五子登科,
六拜季花寶貴,
七拜七子團圓,
八拜八路齊傳,
九拜五谷豐登,
十拜風調雨順,
十壹拜富貴雙全,
十二拜拜興又拜旺,拜吉又拜利。
這十二拜中既有忠孝,又有祈禱。
陰陽先生誦讀祝福詞
神龕前十二拜
瑤族男子“出嫁”與女子“出嫁”都壹樣,視為平常的事,不會被人嘲笑和歧視。“嫁郎”是跟瑤族歷史上艱難的遷徙歷程有關,因為在遷徙過程中,瑤族人口少, 為了“傳宗接代”和對祖先、神靈的承諾而形成的婚姻習俗。瑤族青年男女從古至今都是自由戀愛,父母從不隨意幹涉。但在選擇婚期熱 上老人特別謹慎和認真,他們按照“角、足 商、徵、羽、宮”五音進行蔔算,壹個姓氏壹個音:角音屬木,商音屬金,徵音屬火,羽音屬水,宮音屬土,全部搭配成形後,方可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