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前面講的意識形態與政治文化因素,白先勇作為作家與昆曲活動家的講學,新書推介等活動,對於其作品的傳播與日益“經典化”也起到了壹定的作用。“昆曲義工”的身份讓白先勇在文學領域之外具有了知名度,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對昆曲藝術的推廣與宣傳大獲成功的背後,壹方面契合了國內重新提倡傳統文化與“國學熱”的潮流,另壹方面則緣於其作為知名作家的影響力與號召力。
? 文學期刊是現代文學的重要傳播渠道,在影視網絡等新型傳媒興盛之前,更是文學作品被讀者關註、閱讀和接受的關鍵載體。白先勇的文學作品在大陸的傳播就是依靠紙質刊物。最開始他的作品在《當代》創刊號上刊發。由於《當代》是由人民文學出版社這壹國家級文學出版機構創辦,地處首都這壹政治、文化中心,加上他國民黨大將白崇禧之子的敏感身份,作品自身審美價值的高度,引起了海內外讀者、批評家和作家的廣泛關註,而最大的影響則在編輯出版界。他的作品傳播使編輯出版界對臺港澳文學和海外華文作品有了壹種更客觀、更理性、更寬容、更親和、更開放的態度,因而有關的刊物和出版物隨之多了起來。白先勇的小說宣告了臺灣文學“回歸”大陸,更開啟了臺港澳與海外華文文學在大陸廣泛傳播的序幕。白先勇文學作品在大陸的流布、傳播 ,由此穩步推進,通過多種媒介載體持續不斷地升溫,逐步被接受和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