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稱“百花生日”。晉代在農歷二月十五日,至宋以後,始漸改為二月十二日。傳說此日為百花之神生日。宮廷民間皆剪彩條為幡,系於花樹之上,名叫“賞紅”,表示對花神的祝賀。此日如天朗氣清,則預兆壹年作物的成熟。壹船士民,於花朝日俱各至郊外看花遊春,這是中國人民最富詩意的傳統節日之壹,與八月十五的中秋,分別稱為“花朝”與“月夕”。宋吳自枚《夢梁錄.二月望》:“仲春十五日為花朝節,浙間風俗,以為春序正中,百花爭放之時,最堪遊賞。都人皆往錢塘門外玉壺、古柳林、楊府、雲洞,錢湖門外慶樂、小湖等園......玩賞奇花異木。最是包家山桃開渾如錦障,極為可愛。此日帥守、縣宰率僚佐出郊,召父老賜酒食,勸以農桑,告渝勤劬,奉行虔恪。天慶觀遞年設老君誕會,燃萬盞華燈,供聖修齋,為民祈福。士庶拈香瞻仰,往來無數。崇新門外長明寺及諸教院僧尼,建佛涅盤勝會,羅列幡幢,種種香花異果供養,掛名賢書畫,設珍異玩具,莊嚴道場,觀乾紛集,竟日不絕。”清顧祿《清嘉錄.二月.百花生日》:“《誠齋詩話》:‘南京亦以二月十二日為花朝。’《宣府誌》:‘花朝節,城中婦女剪彩為花,插之鬢髻,以為應節。’《昆新合誌》雲:‘二月十二日為花朝。花神生日,各花卉俱賞紅。’”又:“虎丘花神廟,擊牲獻樂,以祝仙誕,謂之花朝。蔡雲《吳歈》雲:‘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壹半春。紅紫萬千披錦銹,尚勞點綴賀花神。’”據明末清初文學家、紹興籍人張岱(1597—1679)在《陶庵夢憶》中所記載:“西湖 香市,始於花朝(農歷二月十二,即所謂‘百花生日’)
百花節是壹個逐漸演化的節日,最初大概是與節氣、農耕、祭祀有關,民俗之類的東西,都是在人民日常生活中逐漸形成的,很難說有壹個出處。
上一篇:電視劇鳳穿牡丹大結局下一篇:知道這幾個穴位,妳也是養生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