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相聲發源 歷史 :
西周時期,我國便有以諷刺逗笑為職業的藝人,他們活躍在民間,後來走進宮廷,時人稱之為“俳優”。這種以語言為載體,以諷諫和 娛樂 為目的的藝術形態到了唐代又發展為“參軍戲”,即由壹個演員扮成參軍官人,另壹個演員在壹旁諷刺戲弄他,演員以即興表演為主,並經常跳入跳出於情節和所扮角色,有不少學者認為“參軍戲”是相聲的濫觴。
二、東方朔軼事:
西漢的東方朔學識淵博,談吐幽默,算得上是相聲壹行的祖師爺了。因他號“曼倩”,過去有人稱相聲是“曼倩藝術”。著名的相聲表演藝術家馬三立,年輕時還給東方朔的塑像磕過頭呢。
在東方朔的諸多軼事中,最令人津津樂道的莫過於他和漢武帝之間的故事。有壹次,東方朔跟隨漢武帝到上林苑遊玩,見到壹棵枝葉繁茂的大樹。漢武帝問他是什麽樹,東方朔順口說樹叫“善哉”。漢武帝暗中派人削掉樹的枝幹,並在樹身上做了記號。
兩年後君臣二人又路過此樹,漢武帝故意問東方朔:“這棵樹叫什麽名字?”東方朔又順口說叫“瞿所”。漢武帝沈下臉說:“同壹棵樹過了兩年,怎麽名兒就不壹樣了?妳竟敢欺騙我!”東方朔沈著回答:“小馬叫'駒',大了才叫'馬';小雞叫'雛',大了才叫'雞';小牛叫'犢',大了才叫'牛';人生下來叫'兒',老了才叫'老頭',這棵樹也是壹樣啊!”漢武帝呵呵樂了。
註:東方朔(生卒年不詳),本姓張,字曼倩,西漢平原郡厭次縣(今山東省德州市陵縣)人。 西漢時期著名的文學家。漢武帝即位,征四方士人。東方朔上書自薦,詔拜為郎。後任常侍郎、太中大夫等職。他性格詼諧,言詞敏捷,滑稽多智,常在武帝前談笑取樂,他曾言政治得失,陳農戰強國之計,但當時的皇帝始終把他當俳優看待,不以重用。
相聲界拜的祖師爺是東方朔,但是實際的祖師是朱紹文,雖然之前有張三祿,但真正形成是在朱紹文,外號窮不怕,關於這些,馬三立先生寫的《相聲五十年之現狀》裏對相聲的起源和傳承介紹的很清楚,建議看看,還有連闊如先生寫的《江湖叢談》裏也涉及到壹些
中國很多行業都願意在壹個古代名人身上找壹個祖師爺!比如梨園行找唐明皇,妓女找管仲!相聲也不例外!這主要是對自我行業的保護!真正意義現代相聲有據可查的是張三祿,是從八角鼓演化而來,再經過北京和天津等藝人的創作,才有了現在的相聲!
尊的是東方朔,傳的是朱紹文。
但是,這兩位的祖師爺地位也都有壹定爭議,東方朔並非起源,朱紹文也不是首創。
壹、相聲起源早於東方朔
相聲行業舉行擺知拜師儀式時有壹個固定程序是叩拜東方朔的像,也就是說凡是擺知時沒拜東方朔像的,儀式都不正規,誰也別笑話誰。
為什麽相聲行業會尊壹位西漢名臣為祖師爺呢?其實這玩意就跟庫果窯尊管仲,黑幫拜關二爺壹樣,找壹個有名的、好聽的同時和自己的行業有關系的古人當圖騰。
東方朔能和相聲行業扯上關系關鍵點是他這個人的名聲就是機智、 搞笑 和滑稽,並且被史書列入了《滑稽列傳》。
但是,在現實中,相聲的起源要遠遠早於東方朔。
在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王宮裏有兩種人和相聲有關。
壹種叫瞽蒙,發音同古蒙。瞽蒙壹開始是兩種工作的名稱,其工作人員都是盲人。瞽的工作是向大王獻曲,蒙的工作是獻誦,後來兩個工作合二為壹變成了用語言記錄 歷史 的史官。
瞽蒙在工作中經常用寓言故事和 歷史 典故對大王進行諷諫,久而久之其工作就無限接近於說書,《墨子》裏就有記載:能談辯者談辯,能說書者說書。
瞽蒙就是相聲起源的壹個分支,其代表人物很少有記載,但有壹位疑似的名人,《左傳》的作者左丘明。他不僅是盲人,同時也是史官,因此被廣泛懷疑是瞽蒙,也就是最早的說書人。
另壹種叫俳優,他們的工作比較有意思,是負責陪君王 娛樂 的,其中大部分人都是侏儒。
俳優雖然比瞽蒙地位要低,但他們的工作自由度較高,壹般他們開的玩笑當君王的都不會追究,因此很多俳優也就借這個便利向君王提出壹些建設性意見或者像瞽蒙那樣諷諫。
比如秦始皇有個俳優叫優旃,有壹次秦始皇突發奇想計劃把獵場擴大數倍面積,優旃舉雙手贊成,他說:好得很,不如再擴大幾倍,多養壹些麋鹿,等敵人打過來,讓麋鹿上去把他們全踢死。秦始皇聽了之後放棄了擴大獵場的計劃。
我們可以看到,俳優說的話提的建議確實和大臣不同,他相當於是“寓教於樂”,用幽默的方式提出自己的意見。
而春秋五霸之壹的楚莊王,他的俳優優孟則更有名壹些,而且優孟還完成了史上第壹次“對口相聲”和“化妝相聲”表演。
楚國國相孫叔敖死了,為官廉潔家徒四壁,家人無法生存。優孟穿上孫叔敖的衣服扮演孫叔敖,讓孫叔敖的妻子給自己“捧哏”,兩人用對話還原的方式講述了孫叔敖家裏的困難,寓教於樂之下,楚莊王醒悟過來,給孫叔敖家封了四百戶食邑。
可以說,相聲這種行業真正的起源肯定早於東方朔,但由於東方朔名氣大故事多,所以才被相聲行業拿來當成他們的圖騰。東方朔字曼倩,所以現在壹般誇獎誰相聲說得好都會用四個字表示:曼倩遺風。
二、張三祿早於朱紹文
我們理解的近代相聲壹般都是從朱紹文開始算的,但在相聲行業內部也有爭議,有壹部分相聲藝人認為應該從張三祿開始算。
張三祿比朱紹文年紀大不少,但他和朱紹文之間只是認識並沒有收過徒拜過師。張三祿是歪唱八角鼓藝人,生意不好做時他就去天橋說笑話和故事撂地賺錢,其拿手的故事有《九頭案》和《賊鬼奪刀》。
朱紹文是落魄的秀才,落魄後也到天橋賣藝,主打的是白沙撒字,還被選為天橋八大怪之壹。
相聲這個詞的由來壹般認為是從張三祿開始的,別人問他賣的什麽藝,他管說笑話和故事叫相聲。
當時天橋賣藝的其他藝人如韓麻子、醜孫子等人,其賣藝內容裏也有抓哏逗笑,因此他們也管自己的玩意兒叫相聲。
但是,之所以相聲行業大部分人不尊張三祿而尊朱紹文,壹是對口相聲是從朱紹文開始的,他和自己的徒弟貧有本等人以壹逗壹捧的方式表演相聲。
二是相聲行業正式收徒拜師是從朱紹文開始的,他的徒弟有徐長福、範長利等人。
同時,朱紹文還聯合旗人阿彥濤和評書藝人沈春和***尊張三祿為師,把他們也納入到相聲行業裏,這樣之後相聲行業幾乎所有的藝人都是從他們三位的門下發展過來的。
正因為朱紹文為相聲行業做了這麽多建設性的貢獻,所以很多相聲藝人都把朱紹文當成近代相聲的祖師爺,而不是朱紹文名義上的師父張三祿。
最後,可能有些讀者會質疑,文章裏說的這些都是誰研究出來的?
其實,這都是上世紀相聲行業最紅火的時候壹批曲藝理論專家研究的結果,比如薛寶琨、倪鐘之、高玉琮以及侯寶林,馬三立等人。他們是真正將相聲作為壹門藝術來看的,所以才將相聲藝術推進到史上最高峰。只是可惜,目前隨著相聲藝術在低谷長期的徘徊,願意深入研究語言藝術的人越來越少了。
馬三立老爺子曾經說過,相聲界的祖師爺是朱紹文。在朱紹文之前就已經有了相聲了。他壹開始只是唱太平歌詞,說段笑話,逗個哏,扮個小花臉演出等等 ,後來又發展成為了單口相聲,他又根據評書、戲曲等等,編成段子,傳下來說、學、逗、唱四門技巧。最終,形成了藝術這個行當。
妳好,我是慶字輩兒。
很多人說相聲祖師爺是東方朔,而且相聲界內部也認可,其實這個就是相聲界借來的祖師爺。
以前有段相聲叫 《祖師爺》 :
都說東方朔性格詼諧,言詞敏捷,滑稽多智,敢拿漢武帝開玩笑,名氣也大,相聲界就把他老人家請來做祖師爺,這也是個精神寄托。
就像 梨園業的祖師爺是唐明皇,曲藝業的主師爺是周莊王,戲法業的主師爺是呂洞賓,冶鑄業的主師爺是老子,裁縫業的主師爺是軒轅氏 ,都是壹樣的道理。
以前徒弟上場前緊張,老師傅就說:“去給祖師爺上柱香,讓祖師爺保佑妳。”這樣徒弟在精神上就能放松壹些。
有些家裏比較困難的老先生,整塊木板,打光了放在那也當祖師爺拜。
而有記載的最早壹位說相聲的藝人是張三祿。
據雲遊客《江湖叢談》(1936年北京《時言報》社版)載:
但公認的祖師爺是窮不怕朱紹文,“天橋八大怪”之壹, 對口相聲、群口相聲和太平歌詞 相傳為他所首創。
盡管與古代的說唱藝術有壹定淵源,但說相聲這種職業形成還是在清朝,為相聲建立行規的是京劇醜角朱紹文,從此相聲成為壹門行業。盡管功勞在冊,但朱紹文並不算相聲的祖師爺,只是創立者。 按照相聲行內公認的說法,相聲界的祖師爺是東方朔,是漢朝人。他活著的時候還是公元前,皇帝是漢武大帝。
東方朔是漢代辭賦名家。辭賦名家很多,東方朔能被認定為相聲界的祖師爺,是因為他滑稽幽默,能言善辯,而且很敢言,善於獻出諫言。後人敬佩他的性格,崇拜他的學識,稱他為智聖、滑稽大師。因為他性格開朗,愛講笑話也很有文采,所以相聲界因其文人地位和抗爭精神尊稱他為祖師爺。
現在表演傳統相聲的舞臺上經常放壹張桌子,桌子上圍壹塊桌布,上面經常寫的是“曼倩遺風”,鼓勵後來者繼承先賢的智慧才華,其中的“曼倩”就是東方朔的字。
祖師爺這事兒現在看來不算太大的事兒了,但在更為講究傳統和師承的年代,是壹件很大的事情。
很多行業都拜祖師爺,壹個重要原因是古代行業的師承都為師徒關系。要想強化師父的權威性和合法性,就要塑造壹個傳授過程亙古不變的印象,所以行業祖師爺總是 歷史 久遠的人物,具有時空上的神秘感。壹代壹代傳下來,就使得當下師父的傳授具有了正當性和權威性。在古代,各行各業都有壹位祖師爺,也就是專管這壹行當的神。 從藝者做的好的叫祖師爺賞飯吃,幹的不好叫祖師爺沒賞這碗飯。
曾經去過德雲社的後臺,正中央供奉的正是這位東方朔。
各位看官請了,我是懶散叔叔。
直接先說答案“相聲”起源於東方朔、成型於朱紹文。
這個問題其實很難查到確實的史書記載,畢竟相聲只是壹門廣泛流傳於民間的“街頭藝術”,筆者也是從壹些流傳下來雜記或者傳說來做的分析。
西漢的東方朔學識淵博,談吐幽默,算得上是相聲壹行的祖師爺了。因他號“曼倩”,過去有人稱相聲是“曼倩藝術”。著名的相聲表演藝術家馬三立先生回憶,在拜周德山為師的儀式中,供奉著東方朔的牌位。
過去相聲在曲藝園子演出時,觀眾對喜歡的優秀相聲藝人給以褒獎,會送帳子,帳子上邊經常書寫“曼倩遺風”或“曼倩再世”等。因為東方朔的字是壹曼倩,由此可以看出,不但藝人承認東方朔是祖師爺,觀眾也是這種觀點。
但據老相聲藝人活著的時候說,相聲界公認的“開山祖師”叫朱紹文(也作“朱少文”),綽號叫做“窮不怕”。可是我敢肯定地說,朱紹文之前已經有人在用後來的這種“相聲”的形式在謀生了,比如他的老師張三祿先生。
張三祿是北京東城和西城的藝人頭目,在他的照顧下,許多藝人得以在北京的賣藝圈子裏站住了腳跟,而相聲最早便是以撂地攤兒賣藝的形式出現的,所以張三祿在相聲史中的地位也是不容抹煞的。
朱紹文主要唱太平歌詞,然後再說段笑話,逗個哏,有些是從張三祿那裏學來的,他扮個小花臉演出,由唱太平歌詞、數板說笑話或小段故事,發展成為單口相聲。他又根據評書、戲曲的故事情節,編成段子,傳下來說、學、逗、唱四門技巧,並且帶了六個徒弟。最終形成了“相聲”這門行當。
東方朔
窮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