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劇發源於福建閩海壹帶,壹般叫做“福青戲”,是福建省主要戲曲劇種之壹,流行於福州市及閩中、閩東、閩北等福州方言地區以及臺灣、南洋等地。閩劇發源時間,距今約三百多年,在其發展過程中,綜合平講班、江湖班、儒林班等本省地方戲曲,並吸收弋陽腔、徽調和京劇的表演藝術,於二十世紀初成為壹個較完整的戲曲劇種,人們稱為福州戲,解放後定稱為閩劇。 閩劇的音樂唱腔是由洋歌、江湖調、逗腔和小調等組成的。演唱時男女均用本嗓。其特點是高昂激越,樸實粗獷,但也有細膩柔婉的唱腔。閩劇的曲牌大部分從弋陽腔、四平腔、徽調和昆曲衍變來的,有不少唱腔仍保留有弋陽腔的特點,即“壹唱眾和”的幫腔和“夾滾”。閩劇的角色分行,早期較簡單,只有生、旦、醜三個角色,俗稱“三小戲”。後來吸收徽班、京劇的分行,角色漸趨完整。 福建閩劇-中國民族音樂文化 閩劇的傳統劇目有壹千多出,大都取材於民間傳說、歷史演義或古代傳奇、雜劇。《煉印》、《紫玉釵》、《荔枝換絳桃》等傳統劇目,同時還積極創作新編歷史劇和上演現代革命題材的劇目,如《海上漁歌》、《張高謙》等,受到廣大群眾的歡迎。閩劇閩劇
望采納!
上一篇:研究臺灣美食有什麽意義下一篇:學烹飪的培訓學校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