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秉承傳統文化,滋養人文情懷,打造特色品牌_傳統文化中的人文情懷

秉承傳統文化,滋養人文情懷,打造特色品牌_傳統文化中的人文情懷

燦爛悠久的中華傳統文化凝聚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追求和歷久彌新的思想財富,是勞動人民智慧和實踐經驗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生存與發展的重要基石,更是中小學生人文熏陶和品質涵養的主要內容。學校作為培養人的場所,應當義不容辭地將之作為重點內容,用文化來塑造學生的優良品行,滋養學生的人文情懷,打造學校的特色品牌。

 我校所在地越溪是壹個具有兩千多年歷史的古鎮,自古就是人文薈萃之鄉,文化繁榮之地:以範成大為代表的壹批文人雅士在這裏留下了大量精美的詩篇;迄今為止,越溪山間叢林中還保存著不少的摩崖石刻;穿鎮而過的越來溪江日夜吟誦著千百年前吳越爭霸時的傳奇故事……兩千多年的滄桑興衰,使這裏積澱了深厚的越溪地域文化底蘊。我校將其定義為“吳越文化”,並在“傳承吳越文化精華,豐富校園文化內涵”的思想指引下,走出了壹條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辦學之路。

 壹、校園環境融入傳統文化,借環境彰顯特色

 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指出:“用環境,用學生自己創造的周圍情景進行教育,這是教育過程中最微妙的領域之壹。”的確,所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校園環境具有獨特的育人作用。它是壹本無言的教科書,通過壹磚壹瓦壹墻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言行,使學生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暗示、感染。基於上述認識,我校重視校園環境的建設,努力在校園環境中融入傳統文化,讓傳統文化充盈在學生校園生活的每壹個角落,使學生在不經意間都能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

 壹是精心設計廣場詩墻。當妳走進校園,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學校的廣場。廣場非常開闊,是師生集會的地方,也是學生上下學的必經之路,更是學生課間喜歡駐足玩耍的地方。為了充分發揮它的功能,我校在廣場上精心設計了兩堵文化墻。這兩堵墻東西相對,分列廣場兩邊。墻體不高,造型精巧,雅致中透露出濃濃的蘇式氣息。正對廣場的兩面墻上鑲嵌著八塊黑色的大理石,上面鐫刻著歷代文人墨客“詠越來溪”的古詩詞。其中,有宋代範成大的《越來溪》,有明代王鏊的《越來溪懷古》,有明代蔡羽的《秋日越來溪》……“西風初入小溪帆,旋織波紋皺淺藍;吳國江山亦壯哉,壹朝誰信越來兵……”美麗的詩句中展現了越溪的歷史變遷、風景名勝、風土人情等,是供孩子們學習祖國優秀的古詩文,深入地了解家鄉傳統文化內涵的極佳教材。

 二是用心命名樓宇名稱。2004年,我校的新校舍落成啟用。當時,在對各棟教學樓宇命名時可謂煞費苦心。為了將地域傳統文化滲透到樓宇的名稱中去,讓這些靜默不動的建築同樣訴說動人的歷史,我們深挖歷史、廣搜資料,還組織人員探訪本地的老者、名賢,最後將五幢樓宇分別命名為“綺川樓”“恩榮樓”“洄溪樓”“芝秀樓”“瑞澤堂”。它們有的是為了紀念已經消失的古村落及古代名賢而命名的;有的是為了讓孩子銘記越來溪的歷史而命名的;有的是為了紀念晚年隱居在本地的清朝名醫徐大椿而命名的;有的則是為了紀念學校的創始人——首任校長周瑞伯先生和第壹位教員倪恩澤先生而命名的……可以說,每壹幢樓宇中都蘊藏著壹個美麗的故事。這些故事記載著越溪的歷史,閃現著文化的光彩。學生漫步在校園內,仿佛遊歷於燦爛的家鄉文化世界中。

 三是精心布置文化廳廊。除了校園的廣場、樓宇之外,我校還將各幢樓宇之間的廳廊作為文化環境布置的重點。在廣場大廳朝南的墻面上,“吳山好風雨,育養學齡童”幾個大字剛勁有力。這是近百年前學校創辦之時就編寫的校歌中的壹句歌詞。它時刻激勵著全校師生努力教學、奮發向上。大廳兩側展示著巨幅宣傳畫。畫中呈現的是越溪附近的壹些風景名勝:有山間的摩崖石刻,有山頂的寺廟樓宇,有潺潺流淌的越來溪江,有獨具特色的鄉野村落……走廊上布置的內容則是越溪的壹些風土人情和家鄉習俗:有越溪古代名人的畫像,有越溪當地的風俗介紹,還有吳中特產介紹……課間休息之時,學生隨時隨地可以感受吳越名勝的風采。

 總之,我們努力讓校園內的壹磚壹瓦、壹草壹木都能體現學校獨有的個性和精神,都能給學生壹種高尚的文化享受和催人奮進的感受,使之成為沈默而有風範的老師,起到無聲勝有聲的教育作用。

 二、教育活動緊扣傳統文化,以活動豐滿特色

 為了讓中華傳統文化真正走進每壹個學生的心田,讓吳越文化在越溪當地每壹個家庭生根開花,我校把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作為新形勢下加強學生德育教育的重要載體,努力探索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學校教育新路子。

 壹是課堂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課堂教學是學生接受各科教育的直接途徑,是學校教育的中心工作,是教育過程的主要環節。教師應立足課堂主陣地,深入鉆研各科教材,充分發掘教材中所蘊含的“傳統文化”因素,使“傳統文化”滲透科學化、經常化、系列化。其中,語文課就是壹門人文性與工具性和諧統壹的基礎性課。某種程度上說,語文課的教學,本身就是壹門傳統美德教育課。如小學語文教材中的《秦兵馬俑》《厄運打不垮的信念》《臥薪嘗膽》等課文,主題鮮明,閃爍著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光輝,具有強烈的感染力。我們要求教師充分運用好這些寶貴的教學主題,使學生在讀文識字的同時感受中華文化的強大魅力,激發愛國愛家鄉的巨大熱情。正如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的:“任何真正的教學不僅是提供知識,還應是予學生以教育。”

 二是主題活動中凸顯傳統文化。秉承“傳承吳越文化精華,豐富校園文化內涵”的辦學宗旨,我校定期舉辦校園文化主題活動。近年來,開展了越溪詩詞節、地方掌故閱讀節、船拳文化節、家鄉新貌攝影繪畫賽以及越溪方言故事比賽等活動。學校發動師生全員參與,通過“唱壹唱”“玩壹玩”“寫壹寫”“畫壹畫”“講壹講”“拍壹拍”等活動,組織師生唱越溪的民謠、玩越溪的地方遊戲、寫越溪的民間傳說、畫越溪的老街風景、講越溪的地方掌故、拍越溪的古跡影像。師生通過走訪老者、上網查詢、翻閱書籍等多種方式,了解了本地的風俗人情,積累了優秀的詩文和動人的故事,制作了手抄報、電腦報,還創作了展現古詩文意境的繪畫作品,又寫下了活動的真實感受。豐富多彩的活動進壹步凸顯了地域傳統文化,學校的文化特色也日益明顯。

 三、課程開發依托傳統文化,用課程深化特色

  • 上一篇:學哪個太極拳最實用,最簡單的太極拳入門怎麽學?
  • 下一篇:空調有哪些缺點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