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秦弩的基本簡介

秦弩的基本簡介

弩是壹種源於弓而不同於弓的遠射武器。考古發現的青銅弩機晚至戰國時期,根據考古資料證明,最晚在商周以出現了弩。弩在春秋戰國之際由木弩轉變成青銅弩機的弩。秦單人弩分為蹶張和臂張兩種,都有所裝備,蹶張弩是腳踏弓於,臂拉腰拽,以全身之力上弦,所以弩的發射速度遠不如弓。但發射出的箭鏃威力極大。飛行速度幾倍於弓。所以蹶張弩機發射時,箭鏃刺破空氣,弓弦回彈與空氣劇烈的摩擦,發出尖銳的呼嘯聲。

著名的文物考古專家孫機先生指出:“世界上最早將弩裝備正規軍,並使之在戰場上發揮重要作用的國家是中國。”《史記》記載,歷史上著名的齊魏馬陵之戰,首次顯示了弩這壹新式武器的巨大威力,同時也反映了齊軍中廣泛使用弩的事實。中原地區的韓國則是制造名弩的國家。“天下強弓勁弩皆自韓出”。還有魏國的軍隊,作為戰國早期變法成功的強國,更是大量裝備弩。“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屬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負矢五十個”(《荀子·議兵》)“今竊聞大王之卒,武士二十萬”(《史記·蘇秦列傳》)。地處西部的秦軍也是“強弩在前,錟戈在後”。足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的軍隊都大量裝備了強弩。

秦代弩的種類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秦俑坑發現的弩弓遺跡多達數百處。從完整的弩弓遺跡判斷至少應有三種不同形制的弩,弩弓為木質均已腐朽,朽木殘長130至140厘米,弩臂也已腐朽,末端安有青銅弩機,弩機通高16.5厘米,望山高5.5厘米。這是秦俑坑發現數量較多的壹種弩。同時在壹號俑坑還發現壹種形制特殊的弩,它是在殘長64厘米的弩臂上重疊了壹根木條,在弩臂上還夾有銅飾件。顯然這些裝置都是為了增強弩臂的承受強度,說明它是壹種張力更強,射程更遠的勁弩。在二號俑坑還發現壹處特大型號的銅鏃,每支重量達100克。較其它銅鏃壹倍。這不僅是秦俑坑也是兵器史上發現型號最大的銅鏃。使用這種銅鏃的必然是壹種張力更大,殺傷力更強的弩。弩出土時裝在用麻布制作的弩衣內,木質部分雖已腐朽,但青銅弩機出土後仍然活動自如,表明秦代弩機的制作工藝達到相當高的水平。

漢代的弩發展到了壹個新的水平,可謂弓弩發展史上的鼎盛時期。著名大將軍李廣以漢大黃參連弩,射匈奴左賢王數人(《史記·李廣傳》)。大黃參連弩乃西漢最最著名的勁弩,它可能是在秦朝連弩的基礎上制成的,而軍中只有像李廣這樣的大將軍才有資格使用,表明這種弩在當時並不多見。“大黃弩”、“大黃具弩”、“大黃力十石弩”均見於居延漢簡。這幾種弩也是僅次於大黃參連弩的強弩。軍種常見的弩則有“具弩”“二石具弩”、“三石具弩”、“五石具弩”,“六石具弩”,“八石具弩”和“十石具弩”,足見漢弩種類多達十余種。據孫機先生考證“石作為計算強度的單位,引滿壹石之弩,需相當於1石(約30公斤)重物之力”。“三石弩約射189米,四石弩射252米,以此類推十石弩的射程可達600米以上”。那麽大黃參連弩的射程就會更遠。也正是由於漢弩射程的增大和蹶張開弩。漢代弩機的望山又發明了刻度,“它的作用如同近代步槍的標尺,射者可據此控制鏃端的高低,找出適宜的發射角,以便準確命中目標”。這樣以來便大大提出了弩的命中率與殺傷力。

到宋朝時中國弩達到了巔峰,以後至元代便逐漸地退出戰爭主流舞臺,由於蒙古的征服戰爭,中原傳統的制弩技術失傳,到明代雖有弩的裝備,但主流武器是弓箭和火器,有記載明代的弩射程不過50步,在那個世代發展火器是朝代潮流。

  • 上一篇:琴棋書畫是中國四大什麽東西?
  • 下一篇:經典國學常識100題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