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能說,如果妳真的以為殺壹個人就升壹級,殺20個人就能升滿,那就太天真了,秦朝實行的獎勵軍功,二十等爵可沒這麽簡單。
舉兩個例子:
戰神白起,堪稱七國第壹猛將,擔任秦國主將30余年,攻城70余座,殺敵百余萬,可以說為秦掃平六國立下不世之功,最後的爵位才是大良造(十六級),並沒有滿級。
商鞅,這套東西就是他自己設計的,商鞅最大的貢獻自然就是“商鞅變法”,具體就不說了,如果說白起是從軍事上決定了秦國統壹六國的武力基礎,那商鞅變法則是從制度層面為秦國構建了領先的上層建築,從這個意義上講,商鞅變法的功勞壹點也不比白起小。
但是商鞅最後的爵位同樣也是16級的大良造。
所以妳現在還覺得殺十幾個甲士就能成左庶長、大良造嗎?
戰國以前基本實行的是分封制,在這個制度下, 社會 各階層有著森嚴的等級而且非常固化,說白了就是奴隸的後代還是奴隸,農民的後代依然是農民,諸侯的子孫永遠是子孫。
商鞅變法實行軍功獎勵制的目的就是為了打破階層固化,給普通人壹個向上晉升的通道,其實更像是畫了壹張大餅,但事實證明確實有效,秦軍的戰鬥力直線上升。
但也正是因為這壹制度動搖了封建貴族的利益,秦穆公死後,商鞅也落了壹個被車裂的下場,這就是後話了。
簡單來說二十等爵,就是把軍功爵位分為4等20級,分別是:
這裏面每壹等級都有不同的田、宅、食邑、封戶、歲俸的標準,不是重點討論的內容就不多解釋了。另外,其實還有幾個“潛規則”要說明壹下:
1、關於獲得軍功的方式,《商君書·境內》有記載:“能得爵首壹者,賞爵壹級,益田壹頃,益宅九畝,壹除庶子壹人,乃得人兵官之吏。”這裏需要註意的是,“爵首”可不是指隨便壹個人的腦袋,這裏指的是 有爵位的人的腦袋,普通士兵、奴隸這些可不行 ;
然而,有爵位的人壹般又都大小是個官,起碼是有人保護的,更不容易被殺,所以單這壹條就不容易做到;
2、 爵位關鍵時候能保命 ,秦國自古就實行嚴刑峻法,註重輕判重罰,還搞連坐,所以不定什麽時候就會獲罪,如果這個時候妳恰好有爵位在身的話,那或許可以逃過壹劫,代價就是爵位會被免掉,簡單來說這就是壹個功過相抵的買賣。
3、 軍功可以繼承 ,即使戰死沙場,軍功也可以記在家人的身上,而且三級以上的爵位,後代是可以繼承的,只不過會被降級。但軍功 同時也可以被免掉 ,如果在戰爭中出現避戰的行為,就要受到處罰,還要連坐同隊伍的人。
總之,這套軍功獎勵機制極大刺激了秦人打仗建功的積極性,因此他們打起仗來也各位勇猛,戰鬥力極強,這就是秦軍制勝的法寶。
對於普通士兵來說,戰場上殺掉對方壹名有爵位的甲士確實可以進爵壹級,殺兩個進兩級,殺三個進三級,殺四個進四級,成為不更,這個壹點問題沒有。
這個階段士兵壹直是處於士爵這個等級的,但當他繼續殺敵到第五人時,晉升規則就變了,他並沒有由“不更”晉升為“大夫”,而只 額外獲得五戶仆人的獎賞。
《二年律令·捕律》明確規定:“其斬壹人若爵過大夫及不當拜爵者,皆購之如律。”
意思就是如果殺了壹個敵人,爵位要到大夫或者不夠授予爵位的時候,按規定用獎勵代替。
看懂沒有,當士兵從壹個等級向另壹個等級跨越的時候, 遊戲 規則就變了,不僅僅是殺人那麽簡單了,所以說想靠拿人頭升級,只能呆在“新手區”。
當壹個人的爵位即將從“士爵”跨到“大夫爵”等級的時候單純靠個人拿人頭是不行了;
壹般認為,到了“不更”這個爵位階段,在軍隊裏面至少也應該是屯長或者百將級別的軍官了,手下至少也有著大幾十號甚至上百號士兵了,也就是壹個團隊的長官了。
有人會覺得手下都有人幹活賣命了,升級豈不是更容易了?其實不然,反而更難了!
這就跟秦國當時的軍隊編制有關系了,當時秦軍的作戰單位基本分級標準是:
所以,基本上5人以上的隊伍都算團隊了,對於團隊作戰是另有限制要求的。
1、隊伍中若有壹人逃跑,其他人則會被連坐處罰,當然,如果團隊能殺壹人,則處罰就免了; (其戰也,五人來簿為伍,壹人羽而輕其四人,能人得壹首則復。)
2、如果將官戰死,衛兵要受刑罰。 (戰及死吏,而輕短兵。)
3、將官要有殺敵戰績,不然就要被砍頭。 ( 其戰,百將、屯長不得,斬首。 )
4、多殺敵人超過33人才能升爵。 ( 得三十三首以上,盈論,百將、屯長賜爵壹級。 )
這裏需要解釋壹下“盈論”這個規則,說白了其實就是不能虧本,要“盈利”,盈利當然要刨除掉己方隊伍損失的人才算“盈”。
要知道,壹個100人的隊伍,排除掉自己的損失,還要殺掉對方超過33人才能滿足“盈論”的要求,屯長、百將才能升爵壹級。
在那個基本靠人面對面互砍的冷兵器時代,這個要求可以說是極為苛刻了。
當然,這裏的33人可以是普通士兵,奴隸這些人,自己隊伍中的普通士兵也依然可以憑借拿人頭獲賜爵位, 只有將官是需要靠團隊戰績來升爵的 。
所以,對於普通士兵來說,基本上升到“不更”,然後又能保住小命,還不被獲罪免爵就已經非常不容易了,繼續往上升難如登天。
這裏再多說幾句,“盈論”這個硬指標壹直伴隨著高階軍官的晉升過程,而且越往上越難。
當年長平之戰中,白起率軍斬殺趙軍四十多萬,但秦軍也死傷過半,按照傷亡抵消的原則來算,長平之戰同樣達不到軍功晉級的條件。
都說商鞅變法損害了傳統貴族的利益,這麽說也沒錯,但商鞅的目的絕不是借變法顛覆貴族,而只是鼓勵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建立軍功,不要壹味靠貴族特權屍位素餐,不思進取,坐吃山空。
所以,在獎勵軍功的二十等爵制中,早就給他們留好了壹大片“自留地”——卿爵。
從上文我們也不難看出,普通士兵壹輩子能混到士爵已經非常不容易了,即使有個別猛人能突破第壹級別,到達第二級別,那也是少之又少,更不可能到達第三級別的卿爵了。
大夫爵的最高級別為“五大夫”,如果此時“ 能攻城圍邑斬首八千以上,野戰斬首二千 ”。滿足“盈論”的條件,就可以繼續升級,規定是這樣說的:
故爵五大夫;皆有賜邑三百家,有賜稅三百家。爵五大夫,有稅邑六百家者,受客。大將、禦、參皆賜爵三級。
翻譯壹下就是,原來就是五大夫的,可以食邑300加,賜稅300家;然後增加稅邑到600家,可以養客卿,手下的將軍,護衛,參謀都可以升爵三級。
但就是沒說怎麽突破卿爵,升為“左庶長”。
那麽秦國當時都有誰當過左庶長呢?
上大夫甘龍(後為太師),其後是秦獻公庶子(秦孝公長兄)公子虔,然後就是商鞅從公子虔的手中接過了左庶長的職位,開始實施變法。
對了,白起也是從左庶長開始起步的,然後新城之戰,白起連升兩級,至“左更”,伊闕之戰,連升四級,至“大良造”。
可以說,即使王公貴族能做到“大良造”也是位極人臣了,像白起被封為武安君,能撫養軍士,名震天下。
商鞅,被秦孝公賜予商於十五邑,號為“商君”。
到這裏,基本已經不講究 遊戲 規則了,出身、血統才是最重要的。
最後再說說最高級別的“侯爵”吧,只有二等——內侯,徹侯。
從秦孝公之商鞅變法開始,到秦朝滅亡時的150多年時間裏,秦國 歷史 上記載被封侯的人不過六人而已,他們分別是: 穰侯魏冉、應侯範雎、長信侯嫪毐、文信侯呂不韋、武成侯王翦、通武侯王賁。
其中武成侯王翦、通武侯王賁爺倆是幾乎把中原的六國給蕩平了,才混到第二十級的侯爵之位,說不定還是因為秦始皇壹統天下激動之余的格外開恩才給的。
最後的最後,來壹個小彩蛋吧。
陳勝、吳廣都熟吧,語文課上都學過《陳勝吳廣起義》,故事的來龍去脈大家應該也都清楚就不講了。
《史記·陳涉世家》有更準確的記載——“陳勝、吳廣皆次當行,為 屯長 。”
屯長要管50人的哦,起碼也應該是有著上造,簪裊爵位的“士爵”,然後呢,依然要被征發當勞工,不能按時到達還要被處死。
看到沒有,普通人即使拼了命混到了爵位,其實可能也根本不代表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