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壹個看起來很普通的小鎮,
它曲折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西漢時期,
表現出豐富而精彩
蚌埠的歷史文化特色。
千年古鎮,帝王之鄉來到蚌埠懷遠。說起龍崗鎮,當地人首先要做的就是糾正外地人的發音:把“龍崗”的“崗”字改為“崗”,意思是龍的脖子。
從龍康鎮名稱兩千多年不變,不難看出其在歷史上的戰略地位。東漢初年,“三代禦師,五代禦師”的傳說讓人津津樂道。
龍康鎮歷史悠久。地處淮河最大支流渦河北岸,水運便利,經濟發達。建於漢四年(公元前137年)建隆康縣。
漢五年(公元前112年),關廣德封隆康侯,隆康封後羿。
歷經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兩朝、江西旅網、隆康,在這1200年間,除隋朝撤縣之外,其余均為縣治。
南北朝時,梁武帝設龍康縣。
清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龍康設第二官署,即龍康縣。
民國時期,龍康被劃分為區。抗日戰爭時期(1940-1941年),新四軍在龍崗設立淮上辦事處(行政公署)。
1949年中華人民***和國成立後,龍康被劃分為區和鎮。
龍康保留了大量的歷史遺跡和文化底蘊,如符歡故裏廣場、符歡陵園、龍康古城遺址、烈士紀念碑、新四軍淮上行政公署舊址、古象牙化石等.這些都為這座千年古鎮增光添彩。
的故鄉方的故鄉方位於懷遠縣龍康鎮渦河北岸。是後人為紀念經學大師、東漢少府桓榮親王而建的石坊。
隆康是桓榮的故鄉,據說其故居在城隍廟。後人為了紀念他,在稷山門南建了壹座磚廠,並在楊雯上刻了“符歡故裏”四個字。明萬歷重修,清道光29年重修。1955年,建成時被拆除。1984年,在渦河左堤內側重建。
桓墓園桓墓園,位於龍康鎮關廟村唐莊東南200米處,是桓容家族的墳墓。
有兩座墓,自北向南排列,俗稱雙谷堆。南墓長80米,寬50米,高8米;北墓長50米,寬40米,高6米。
1982年8月經懷遠縣人民政府批準,列為第壹批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龍康古城遺址位於龍康鎮西北,又名柴王城、霸王城。這個城市的周長約為2.5公裏。周顯德後第二年(公元955年),柴榮、周世宗領兵攻南唐(今壽縣),路過隆康,築城屯兵。直到現在,東西兩側的舊跡仍依稀可辨。
新四軍淮上行政公署舊址龍康鎮新龍街南有壹條小巷。新四軍淮上行政公署舊址就在巷子裏的壹個小院裏。紀念館結構為兩進壹院,南院立國恥碑,石磨石磨,北院彭雪楓騎馬像。
古象牙化石1978年冬,龍崗北周王村在挖電灌站引水渠時,挖出了壹個象牙化石。1984年3月,在雙龍西龍康窯出土了壹根長約4米、重175公斤的古象牙
龍康麻辣湯據說出自國學大師桓榮之手。桓榮是齊國齊桓公的後裔,強秦滅齊,他的祖先逃到了隆康。為了不忘求學創業的艱辛,他告誡兒孫們要繼承桓家淳樸的家風,煮了壹碗既能充饑又能禦寒的麻辣湯,寓意“不忘貧窮,長康”。
龍康麻辣燙的原料有面粉、千面、粉條、海帶、大蔥、姜、蝦、花生、辣椒、大料等。而且湯是用豬骨或老母雞熬制的,民間也稱之為“十全大湯”。又辣又香又鮮。喝完之後細細品味,有種苦中帶甜的感覺。
悠久的歷史,美麗的鄉村,
對過去的感人回憶。
在隆康生活了2000多年後,
感受蚌埠深厚的文化積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