窄裉襖指上衣在腋下接縫部分的夾襖。清末,襖的基本形制為立領、連肩袖、右大襟、開衩擺。
裉有兩層意思:
1、上衣在腋下的接縫部分 ;
身上穿著縷金百蝶穿花大紅洋窄裉襖。指在大紅洋緞的衣面上用金線繡成百蝶穿花圖案的緊身襖——《紅樓夢》。
2、又如:擡裉(上衣從肩頭到腋下的尺寸);煞裉(把裉縫上)。
襖的名稱最早出現於南北朝時期,如南朝宋有“布衫襖” 北朝北魏有“小襦襖”、北齊有“合袴襖子”等。從此,襖成為人們的常用服裝。隋代的“缺胯襖子”用做武官制服,並於唐代傳入日本。唐代受胡服影響出現翻領襖。宋代出現由唐代上襦發展而成的對襟襖(旋襖)。
從20世紀初開始,男襖漸以對襟式為主;女襖采用右大襟、偏襟、琵琶襟、對襟、左大襟和背開襟,其領、袖、衣擺也多變化。比較講究的襖,多采用絲綢面料,運用傳統裝飾工藝制作,形成富有東方風格的民族服裝。
擴展資料:
襖通常分為3類:
1、壹面壹裏兩層的夾襖,
2、裏面之間加絮料的棉襖,
3、以鞣制的動物皮制作的皮襖。
在明清時代,女服上衣壹直是崇尚寬大。女性穿著沒有腰身、長近膝部的長 襖、大褂,人體的微妙曲線變化完全被襖褂的簡潔外形抹煞掉了。至清代末年,西方以表現人體為美的服飾觀念漸漸影響了國人,中國服飾史上最激蕩的壹場革命開始萌動了。
女性的長襖壹變而為緊窄裹體,緊緊圍匝在身上,袖管也窄窄地貼裹住手臂。清代中期以後,女服上曾經流行飾滿令人目眩的層層花邊,這壹風氣至此時也消失了,襖上的紋飾趨於素雅,服裝開始為表現人體的形象服務
百度百科-裉
百度百科-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