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
粽子古稱“角黍”,傳說是為祭投江的屈原而發明的,真正有文字記載的粽子見於晉周處的《風土記》;而流傳有序,歷史最悠久的粽子則是西安的蜂蜜涼粽子,載於唐韋巨源《食譜》。
“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壹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這是舊時流行甚廣的壹首描寫過端午節的民謠。
總體上說,各地人民過端午節的習俗大同小異,而端午節吃粽子,古往今來,中國各地都壹樣。
如今的粽子更是多種多樣,璀璨紛呈。現今各地的粽子,壹般都用箬殼包糯米,但內含的花色則根據各地特產和風俗而定。
著名的有桂圓粽、肉粽、水晶粽、蓮蓉粽、蜜餞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鹹蛋粽等等。
雄黃酒
端午飲雄黃酒的習俗,從前在長江流域地區極為盛行。古語曾說 “飲了雄黃酒,病魔都遠走。” 雄黃是壹種礦物質,俗稱“雞冠石”,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並含有汞,有毒。
壹般飲用的雄黃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釀的黃酒裏加入微量雄黃而成,無純飲的。雄黃酒有殺菌驅蟲解五毒的功效,中醫還用來治皮膚病。
在沒有碘酒之類消毒劑的古代,用雄黃泡酒,可以祛毒解癢。未到喝酒年齡的小孩子,大人則給他們的額頭、耳鼻、手足心等處塗抹上雄黃酒,意在消毒防病,蟲豸不叮。
五黃
江浙壹帶有端午節吃“五黃”的習俗。五黃指黃瓜、黃鱔、黃魚、高郵的鴨蛋黃、雄黃酒。此外浙北端午節還吃豆腐。
打糕
端午節是吉林省延邊朝鮮族人民隆重的節日。這壹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糕。
打糕,就是將艾蒿與糯米飯,放置於獨木鑿成的大木槽裏,用長柄木棰打制而成的米糕。這種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添節日的氣氛。
煎堆
福建晉江地區,端午節家家戶戶還要吃“煎堆”,就是用面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調成濃糊狀煎成。相傳古時閩南壹帶在端午節之前是雨季,陰雨連綿不止,民間說天公穿了洞,要“補天”。
端午節吃了“煎堆”後雨便止了,人們說把天補好了。這種食俗由此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