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端午節紀念屈原壹說 最早是出自南朝

端午節紀念屈原壹說 最早是出自南朝

端午節紀念屈原壹說,最早是出自南朝梁代吳均《續齊諧記》和南朝宗懍《荊楚歲時記》。

傳說屈原於五月初五自投汩羅江,死後為蚊龍所困,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

壹位老醫師則拿來壹壇雄黃酒倒進江裏,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又傳,屈原投汩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劃船撈救,壹直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壹起匯集在岸邊的亭子旁。

當人們得知是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劃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托哀思,人們蕩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

端午節的民俗活動:

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佳節,它不僅清晰地記錄著先民豐富而多彩的社會生活文化內容,也積澱著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內涵。祭龍、扒龍舟、食粽、祈福、辟邪等是端午節的習俗主題,龍及龍舟文化貫穿在端午節的歷史傳承中。由於地域廣大,南北風俗各異,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南北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

  • 上一篇:舌尖上的美食——陽江篇
  • 下一篇:流放之路元素打擊技能搭配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