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牧民新歌》
笛子領域要論那首樂曲流傳最廣、影響最大,如果說《牧民新歌》是第二,那麽沒有任何壹首笛子獨奏曲是第壹。《牧民新歌》是以內蒙民歌音調為素材,由簡廣易、王誌偉創作的。
2、《揚鞭催馬運糧忙》
《揚鞭催馬運糧忙》是魏顯忠創作於1969年10月的壹首笛子獨奏曲。該曲根據東北民間音樂風格創作,是新派笛子的代表樂曲之壹。
3、《喜相逢》
《喜相逢》原為內蒙古壹首民間樂曲,後被山西梆子、二人臺等吸收為戲曲情節中的過場音樂曲牌,用來伴奏戲中角色入洞房、拂試灰塵等動作,改編後,表現壹對情人惜別和重逢時的心情。
4、《姑蘇行》
《姑蘇行》是笛子演奏家、作曲家江先謂於1962年創作的壹首笛子名曲,是壹首由深受廣大人民群眾喜受的竹笛經典名曲。曲名為遊覽蘇州(古稱姑蘇)之意,全曲表現了古城蘇州的秀麗風光和人們遊覽時的愉悅心情。
5、《鷓鴣飛》
《鷓鴣飛》原是湖南民間樂曲,也用於簫獨奏或絲竹樂合奏,後經笛子演奏家陸春齡改編並演奏而流傳於海內外,同時也成為了南派笛子風格的代表名曲。
6、《春到湘江》
《春到湘江》湖南特色濃郁。樂曲表現湘江兩岸秀美的春光和人們歡欣鼓舞、建設家園的豪情壯誌。因子,廣闊而富於激情,展現出湘江碧波滾滾、煙霧繚繞的壯美景色。
7、《牧笛》
《牧笛》作於1958年。是劉森根據劉熾為雙人舞《牧笛》寫的舞蹈音樂改編的。表現了五十年代農村年輕人的美好生活,可稱之為《新小放牛》。樂曲清新、明快的引子將人們帶到新的農村生活。
8、《帕米爾的春天》
《帕米爾的春天》由李大同先生,以塔吉克族民歌為素材,吸取同名歌曲主題而創作。樂曲描繪了帕米爾高原壯麗多姿的風光,表達了塔吉克族人民純樸豪放的性格,以及生活在社會主義祖國懷抱中的幸福和喜悅心情。
9、《秋湖月夜》
《秋湖月夜》由俞遜發與彭正元創作於1981年,在1983年全國第三屆音樂作品(民族器樂)評獎中獲壹等獎,1992年榮獲“世界華人經典作品”。
10、《三五七》
《三五七》是趙松庭1957年根據浙江婺劇亂彈唱腔改編而成的同名笛子獨奏曲,曲名出自曲牌《憶江南》的詞格,即白居易的《憶江南》。因為《憶江南》的前幾句詞格是三、五、七個字,所以曲名叫作《三五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