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笛、梆笛、蒙古笛、維吾爾笛、藏笛、口笛、侗笛、玉屏笛、管樂器等。
1、曲笛
曲笛又叫“班笛”、“市笛”或“紮線笛”,是壹種用於南方昆曲等戲曲的伴奏的樂器,因盛產於蘇州,故又有“蘇笛”之稱。
管身粗而長,音色淳厚、圓潤、講究運氣的綿長,力度變化細致,常采用先放後收,壹音三韻,悠揚委婉,演奏的曲調比較優美、精致、華麗,具有濃厚的江南韻味。
2、梆笛
梆笛用於北方梆子戲的伴奏,笛身細且短小,音色高亢明亮有力,著重於舌上技巧的運用,如著名笛子演奏家馮子存先生演奏的北方民間樂曲《五梆子》、《喜相逢》,在演奏上表現了濃厚的地方色彩,在氣息運用上較猛,並采用了急促跳躍的舌打音,強有力的垛音,富有情趣的花舌音等等特殊技巧。
3、維吾爾笛
維吾爾族人民能歌善舞,他們的音樂明快、火熱。多用高音笛子,壹般不用笛膜,或將笛膜貼得很緊(有時也用松膜效果)。在吹奏方法上壹般運氣較猛,沖力較大,強弱對比特別明顯。最多的技巧是“急滑音”和壹些裝飾性的如“倚音”、“贈音”、“喚音”等等。此外“花舌”和“吐音”也常常使用,而且多半要求吐得斷頓有力。
4、口笛
口笛——中國竹笛家族中個子最小的壹員,最早可追溯到 7000~8000 年前的河南 賈湖舞陽骨笛和浙江河姆渡骨哨,這類骨笛、骨哨大多采用動物的骨頭制作而成。與遠古 的骨笛、骨哨相比,現在大家所熟悉的口笛大多數采取紅木、塑料、竹子等材料制作而 成,音色、音量、外觀形制都與之有較大差別。
5、侗笛
侗笛,是侗族獨特的吹口氣鳴樂器。侗語稱介各、濟各斯。又稱各笛、草笛。流行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從江、黎平、廣西壯族自治區三江侗族自治縣、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縣和黔、桂、湘三省毗鄰的廣大地區。
百度百科-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