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會學的由來。社會學壹詞法國人奧古斯特·孔德首創發明,社會學這壹學科也由他開創,故孔德被尊稱為“社會學之父”。當初他試圖使用壹種物理學的方法來統壹所有的人文學科——包括歷史、心理和經濟學,從而建立經得起科學規則考驗的學科。孔德不僅認為社會學是壹門科學,而且認為是科學之首,是“科學的皇後”。
2、社會學的範疇。社會學是壹門新的學術範疇。它橫跨經濟、政治、人類學、歷史及心理學。
3、社會學的意義。社會學的的意義在於尋找混合了人類知識及哲學的源頭。作為壹門社會科學的社會學的科學性,最根本的是能夠在把握社會發展壹般規律的前提下,結合不同民族和地域在文化和歷史上的連續性和特殊性,用科學的方法揭示出自己所研究的對象的特殊規律性。為了保證社會學的科學性,社會學者越來越認識到必須把理論研究與經驗研究、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宏觀研究與微觀研究結合起來,相互補充。缺乏經驗研究的社會學是空洞、思辨的;而缺乏理論研究的社會學則是盲目、表面的。
經過數十年的努力,社會學在科學性上,已取得了較大進展。如“概率模型”的運用大大增加了預測的精確度;“統計控制法”和“模擬法”的使用在壹定程度上改善了對所研究對象涉及的多個變項的控制等等。
4、社會學體系的結構。社會學是壹門研究社會事實(客觀事實:社會行為、社會結構、社會問題等;主觀事實:人性、社會學心理等)的擁有多重範式的學科,起源於19世紀末期。是從社會哲學演化出來的現代學科。
5、社會學的研究方法。社會學是壹門具有多重研究方式的學科。主要有科學主義的實證論的定量方法和人文主義的理解方法,它們相互對立相互聯系,發展及完善壹套有關人類社會結構及活動的知識體系,並以運用這些知識去尋求或改善社會福利為主要目標。社會學的研究範圍廣泛,包括了由微觀層級的社會行動或人際互動,至宏觀層級的社會系統或結構,因此社會學通常跟經濟學、政治學、人類學、心理學、歷史學等學科並列於社會科學領域之下。
6、社會學的研究對象。社會學在研究題材上或研究法則上均有相當的廣泛性,其傳統研究對象包括了社會分層、社會階級、社會流動、社會宗教、社會法律、越軌行為等,而采取的模式則包括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由於人類活動的所有領域都是由社會結構、個體機構的影響下塑造而成,所以隨著社會發展,社會學進壹步擴大其研究重點至其他相關科目,例如醫療、軍事或刑事制度、互聯網等,甚至是例如科學知識發展在社會活動中的作用壹類的課題。社會科學方法的範圍也越來越廣泛。在20世紀中葉以來多樣化的語言、文化轉變也同時產生了更多更具詮釋性、哲學性的社會研究模式。
7、中國社會學界對社會學的定義,大體有以下幾種看法。
(1)、側重以作為有機整體的社會本身為研究對象(這裏的社會既包括整體社會,也包括局部社會,即社會的某壹方面、某個領域、某個層次);
(2)、認為社會學與歷史唯物論壹樣是研究社會發展普遍規律的;
(3)、認為社會學是研究社會整體及其規律性的。由費孝通主持和指導的、中國社會學重建後出版的第壹本《社會學概論(試講本)》,從社會整體的角度來下定義:“社會學是從變動著的社會系統的整體出發,通過人們的社會關系和社會行為來研究社會的結構、功能、發生、發展規律的壹門綜合性的社會科學”;
(4)、側重以作為社會主體的個人及其社會行為為研究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