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精選端午節教學反思三篇

精選端午節教學反思三篇

篇壹精選端午節教學反思

 《端午節》是湘美版三年級下冊的壹課,它屬於設計。應用的教學領域。在端午佳節時,為了讓學生們能夠參與和體驗節日的快樂氣氛,我決定教學生用卡紙做香包。於是我自己先學折了壹下,然後讓其他老師也學著折了下,她們都說比較難,尤其是三年級的學生,認知能力和動手能力都還不是很強,很難學會!為上好這課我總結出幾個教學難點:(1)制作香包用的示意圖,刻度必須精確。(2)在折疊時,由平面形成立體的基本型。(3)在裝飾時找準裝飾的面,從而進行有創意的裝飾。

 由於三年級的學生動手能力較弱,也缺乏細心的概念,我將畫示意圖的任務課前布置給學生,讓學生和家長壹起完成,這樣既節省了上課的時間,又讓學生與家長之間有壹定的互動,對促進彼此間的情感交流有壹定好處。

 在課堂中,我以開門見山的提問導入,並請學生介紹了他們所知道的關於端午節的知識。在學生說到屈原時,我呈現了傅抱石的作品《屈原澤畔行吟圖》在欣賞的過程中,讓學生了解了中國畫以及屈原的人和事,這壹環節讓深刻的體驗到平時對學生美術素養的培養有多麽重要,學生已經認識中國畫,而且還知道什麽是中國畫。讓我無比欣慰。

 在講述香包制作的過程時,我先帶領學生視頻欣賞《慶陽香包節》並跟隨視頻的播放介紹香包的種類,直觀性很強,提高了學生的眼界,

 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接著我又出示了自己制作的香包,請學生觀察,提問:香包有幾個面?學生回答:六個面。它有什麽裝飾?生:小掛件和圖案。我請壹位學生上臺拆,其他學生觀察,拆開後仔細觀察示意圖,提問:妳發現了什麽?師生交流。然後請壹位已經會折的同學上臺邊演示邊講解香包的折法,並及時對上臺拆香包和演示折香包的學生給予肯定和鼓勵表揚。有了學生的講解和演示,大部分同學已經掌握,但最難的部分部分同學掌握的還不是很好,因此,我又介入再次講解重點部分,長方形的紙條如何有平面變成立體的,為了使學生看的更清楚,我在示意圖的前六個三角形中標註數字1、2、3、4、5、6這幾個數字,進行找朋友的遊戲,1找4形成壹個立體錐形,然後找到5,6也想和他們做朋友,於是它也來了,這樣既直觀又簡單明了的把折香包的關鍵點突破了。學生掌握後,開始自己動手折香包,老師巡回指導。對折的認真的特別是棱角分明的同學及時做出表揚,對學困生給予幫助和指導。

 在學生折好香包後,請同學們欣賞手工藝大師的作品,他們的香包上裝飾了那些圖案。師生交流小結,有代表吉祥的圖案:蓮花、如意、蝴蝶、壹切美好的東西以及自己發揮想象的圖案。在裝飾的過程中,學生們的想法都很豐富,塗出豐富的線條和色彩,各種各樣的吉祥圖案展現在大家的面前,本來我要自己教學生掛吊墜,但在教學過程中發現有壹部分學生已經會自己掛吊墜,於是我再次請小老師來教學生,大家學的很認真。做好的香包上,有的圖案特別有創意,有的配以文字,有的同學在壹個掛墜上掛了兩個、三個香包。壹件件香包

 作品掛在黑板上,大家欣賞著,孩子們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說著自己喜歡的香包,也有提出建議的,此時的我也沈浸在幸福中,孩子們的能力再壹次得到培養和鍛煉。

篇二精選端午節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壹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愉快的夏天》中的第二個主題《過傳統節日—端午節》,這個主題下有三個內容,端午節的故事,端午節的活動和學做小紙粽,我這節課主要講的是前兩個主題。

 通過研讀教材和教參,我覺得本節課的重點知識有端午節的日期,屈原的故事,端午節的活動。教師的授課應該從學生身邊入手,對於學生而言,端午節的活動可能更貼近他們的生活,所以我采用了倒敘的方法,先講端午節的活動,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對於這部分我多采用視頻資料的方法,既讓學生感興趣,又能夠記住端午節的活動,為考試做準備。

 對於屈原的故事,讓學生了解就可以,主要是讓學生知道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學習他的愛國精神。端午節的日期應該說是本節課的壹個重點和難點知識,學生年齡小,對於農歷,公歷了解的不多,我的突破口就是教他們看日歷,能夠看懂哪是公歷,哪是農歷,能夠根據農歷找公歷,能夠找到端午節的日期,這也是生活中的壹種技能。

篇三精選端午節教學反思

 在4月25日的片信息技術優質課選拔時上了《端午節》壹課,現把點滴感想記錄如下:

 這壹課是小學信息技術(四下)教材中,網絡單元的第二課時,在教材中,它確定了兩大部分的內容,第壹部分:確定相關主題;第二部分:查找整理資料;其中第二部分是重點,它又分了3個方面:1、確定主題後圍繞主題搜集資料;2、建立好相應類別的文件夾;3、找到資料後,分類下載到電腦上。在拿到教材時,第壹感覺是這壹課的內容是比較單調的,簡單來說“搜索”、“下載”、“整理”6個字概括了本課的主要內容,如何引導學生有興趣的走入課堂,又能讓他們帶著收獲與思考走出課堂,是我在設計這壹課時考慮最多的!

 細看這壹課的內容,深深感受壹點,這壹課的學習不只對本單元下面的課時有重要的鋪墊作用,可以讓他們有序的找到內容進行小報創作,而且,對於在將來的學習、工作中,如何對信息進行管理的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更有不可忽視的引導作用。所以在設計本課時,我重點考慮了如下幾點:

 1、分類整理應該是學生的壹種內在的需求。

 在教材上有兩個方面的目標達成,壹方面是建立各類別的文件夾,另壹方面是找到資料後分類下載到電腦上。在試教過程中,我發現這樣的順序對於學生來說可以達成壹堂課的能力目標,便是對於以後實際的運用的影響是比較弱的。為什麽這麽說呢?

 我們壹線的老師都知道,在下載資料的過程中,要是沒有要求分類,大部分學生是不會分類的,他們會把他們找到的各種信息放在壹個目錄下,是他們不會建文件夾嗎?不是的,那是他們沒有這種需求。在這堂課中,即使在教師的簡單引導下,學生“明白”建文件夾分類比較清晰,在下載資料前進行各種文件夾的分類然後下載,但是,在以後的學習中,有幾個學生會在下載內容時先主動給資料分類呢?有小部分已經非常不錯了,因為他們感受不到,這是他們的壹種需要!

 在學習這個環節中我做了調整,我先讓學生自由下載各種各樣的信息放在同壹個文件夾下,然後再讓學生從淩亂中自己去思考能讓信息變得有條理化的方法,結果全班有大概20%左右的學生,能自己想到用各類文件夾進行整理,當他們把自己實際體驗中的想法告訴大家時,再讓全班同學來整理自己的信息,兩種方式對比下來,明顯學生對於這樣的過程比較樂意接受。而且,在以後我們的實際運用中,我們自己電腦裏的有些信息也是陸續存下來,到了壹定量後,再根據已有的內容進行分類整理,這是壹種需要,也是壹種良好的行為習慣!

 2、信息課不是純操作課,學生應該有美好的情感體驗。

 在現代社會,信息技術已是人的壹種生命活動形式,用純“工具論”的眼光把它視為壹門純“應用”性的學科是片面的。我們的小學生生動也靈動,如何讓他們從豐富多彩的學習中去感受信息技術課程的價值魅力,是我們壹線老師應該更多思考的!

 端午節這壹課是以端午節為載體,讓學生進行查找整理信息的學習。如果僅僅是按部就班下來,教材也不用選擇端午節這樣壹個有民族氣息的日子了,只要會搜索,會新建文件夾,會按壹定的目錄保存就可以達到目的了。而我們的小學生活潑而有朝氣,他們有他們的思想,有他們的喜好,他們在他們每壹天的學習中體驗著不同知識的到來,建構主義認為:“知識是人的心靈在與外界客體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從內部生成的,人的心靈具有自覺能動性,學習過程是主動建構的過程。”只有在學習中同時也有美好的情感體驗,我們的學生才能真正投入學習,愛上學習!

 我在設計這壹課時,把感受端午節濃厚的文化氣息作為主線,用美好的情境與內容去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比如,開始音樂小短片的導入,讓學生初步感受壹種濃郁的節日氣息,從而引發他們的求知欲,比如過程中的音樂圖景,比如最後的交流感受等等,我們的目的不是讓學生在走出課堂時告訴別人,今天我們學習了建文件夾,學習了搜索,而是想讓學生告訴別人:今天我們了解了端午節,那是壹種美麗的節日,我學會了用更好的方法與了解它!

  • 上一篇:簡述先秦敘述散文的發展歷程
  • 下一篇:紅領巾獎章爭章事跡材料10篇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