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糖畫是什麽

糖畫是什麽

糖畫是壹種傳統民間手工藝,以糖為材料來進行造型的。所用的工具僅壹勺壹鏟,糖料壹般是紅、白糖加上少許飴糖放在爐子上用溫火熬制,熬到可以牽絲時即可以用來澆鑄造型了。 在繪制造型時,由藝人用小湯勺舀起溶化了的糖汁,在石板上飛快地來回澆鑄,畫出造型,民間藝人的手上功夫便是造型的關鍵。當造型完成後,隨即用小鏟刀將糖畫鏟起,粘上竹簽

糖畫的題材有小說、戲曲人物、吉祥花果、飛禽、走獸、文字等的內容,以人物和動物的造型最為有趣,若是側面的形象,便以線造型;若是正面的形象,則用糖料將其頭部堆成浮雕狀。由於糖料的流動性,即使相同的形象,亦不會出現雷同的造型。民間藝人在長期實踐掌握了糖料的特性,同時根據操作的特點,在造型上多施以飽滿、勻稱的線條,從而形成了獨有的風格樣式,給人以美的享受。

畫種

糖畫,顧名思義,就是以糖做成的畫,它亦糖亦畫,可觀可食。民間俗稱“倒糖人兒”、“倒糖餅兒”或“糖燈影兒”。分為平面糖畫與立體糖畫兩種。它是地道的民間畫種,頗具特色的街市藝術,廣泛流傳於巴山蜀水之間,備受老百姓喜愛的工藝食品。

無論廟會集市,還是公園名勝,隨處都可見糖畫小攤。。

最常見的“糖畫”是平面糖畫。除了平面畫,手藝好的藝人還會在大理石板上將平面“零件”拼接出風格各異的立體畫來,像極壹件裝飾品,令人不忍吃掉。若要做壹個花籃,先用糖稀做個圓糖餅,再接著倒壹個小壹點的圓圈,利用兩次糖稀的冷熱不同,壹提,立體的花籃筐底就出來了。再加提梁、花卉等,整個花籃不再是平面的糖畫,而是立體的、生動的、豐富多彩的了。

據考,糖畫起源於明代的“糖丞相”。清代小說家褚人獲的《堅瓠補集》裏載,明俗每新祀神,“熔就糖”,印鑄成各種動物及人物作為祀品,所鑄人物“袍笏軒昂”,儼然文臣武將,故時戲稱為“糖丞相”。

到了清代,糖畫更加流行,制作技藝日趨精妙,題材也更加廣泛,多為龍、鳳、魚、猴等普通大眾喜聞樂見的吉祥圖案。《堅瓠補集》中有壹首詩,真實記錄了糖畫盛行的情況:“熔就糖霜丞相呼,賓筵排列勢非孤;蘇秦錄我言甘也,林甫為人口蜜腹。黴雨還潮幾屈膝,香風送暖得全膚;紙糊閣老尋常事,糖丞來年亦紙糊,逐漸演變發展成為今日的糖畫藝術。

  • 上一篇:端午節現代詩歌朗誦十首
  • 下一篇:安塞腰鼓中反復句的作用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