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海》、《漢典》等對“正體字”壹詞的解釋是“正規的字體”,漢字可以有多種書寫方式。選擇其中壹個作為“正體字”,另壹個作為“異體字”。
1、來源不同
正體字,最早來源於楷書,“正體字”壹詞的淵源可以在唐代嚴元孫的《幹祿字書》中看到。《幹祿字書》是壹部含有唐代流行文字的人物書。它對現代漢字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繁體中文即小篆演變為隸書(當時的楷書、行書、草書等書法)的發展,發展成為中國文字體系,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直到20世紀,它壹直是中國人在世界各地書寫的***同標準。
2、反義詞不同
“正體字”壹詞被解釋為“正規的字體”,如“睿”是正字法,“叡”是異體字,兩者是相對的
中國大陸官方文件中“繁體字”是簡化字的反義詞。
擴展資料:
繁體字的原則:
將繁體字簡化為簡體字的原則是“述而不作”、“約定俗成,穩步前進”。也就是說,應該盡量采用長期以來深受人們喜愛的簡化漢字,只收集、整理、修改,並按照約定俗成、穩步前進”的原則進行簡化。它包括兩個方面:壹是精簡字數,廢除同音同義不同形的異體字。
1955年,中國文化部和文字改革委員會出版了《第壹批異體字整理表》,廢除了1055個外文字。二是減少筆畫。1964年,漢字改革委員會、文化部、教育部公布了《簡化字總表》。簡化字2238個,把平均每字16到19畫的繁體字簡化成平均每字8到11畫的簡化字。
百度百科-正體字
百度百科-繁體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