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西族服飾的女性服飾 納西族女子服飾有兩種類型。 第二種見於中甸白地。那裏的納西族婦女留長發,束於腦後或編成長辮,上飾有花紋的圓形銀牌。身穿開長杈的搭襟白色麻布長衣,襟邊為黑色並加彩繡,腰系黑底 起彩色線格花並垂毛線須穗的腰帶。下穿長褲的有彩色條紋的長百褶裙,穿氈鞋或靴,背披白毛山羊皮。其服飾色調素雅,古樸大方。各地納西族女子普遍戴耳環、戒指和手鐲,有些胸前掛銀須穗。服與飾搭配得體,自然諧和,很有風韻。納西族婦女的羊皮背飾是其服飾中最具特色之處,蘊含了豐富的文化內涵。這種背飾用羊皮制成,披於背部,故俗稱為“羊皮披肩”。羊皮披肩多精選黑色、白色的綿羊或山羊皮,經過反復揉制後,剪裁而成。不同地區的羊皮披肩形制不同,中甸、維西等地的納西族婦女羊皮披肩幾乎沒有什麽裝飾。麗江壹帶的納西族婦女的羊皮披肩以毛色純黑為最佳,上部橫鑲壹段黑氆氌(毛織品)或黑呢子,內襯天藍色棉布,其下用七對皮條穗訂綴有並列的七個圓形彩線繡花布盤,傳統羊皮披肩的肩部還綴有兩個圓形彩線繡花布盤。披戴時用前面的兩條繡花布長帶在胸前相系,帶端繡有海螺、水波浪、盆花、燈籠、蜜蜂、蝴蝶等圖案,還有攜手跳舞的人群像,據說是象征納西族人民如蜂似蝶的奔忙,以辛勤的勞動換取甜蜜生活的熾熱感情。納西族羊皮披肩,以婦女披戴為主,過去男子也曾披用。這種披肩首先源於納西族先民的遊牧生活,它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遠古的時候,羊皮披肩是納西族先民的主要禦寒工具,那時,納西族是山地遊牧部落,以放牧為主,他們剝下羊皮披掛在肩上以禦風寒。由於勞動需要背負重物,羊皮披肩又多了壹個負重墊背的功能。隨著社會文化的進壹步發展,人們審美意識的提高,羊皮披肩開始向適用美觀的方向發展,而且裝飾的功能日益突出,成了今天納西族婦女特有的壹種裝束。
納西族的服飾是什麽樣的 古雅純樸的納西族服飾是其傳統文化的壹朵奇葩。青年女性的服飾色彩多偏重於明快、艷麗的色調,中老年女性的服飾色彩則多采用青、黑等色的面料,顯得莊重素雅
納西族居住在我國雲南省的西北部和四川省的西南部,麗江納西族自治縣和川滇交界的瀘沽湖地區是納西族的兩個主要聚居地,其余散居於中甸、維西、永勝、鹽邊、鹽源、木裏和 *** 芒康等縣。這裏是屬穿斷山脈地區,背靠青藏高原,面向雲貴高原,境內山川壯麗,河流縱橫,景色秀美,民風古樸,文化底蘊身厚,被視為是美麗、神秘而又富足的“香格裏拉”。今天,納西族聚居的麗江古城已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受到海內外的關註。
納西族服飾的男性服飾 納西族男子的傳統穿戴也大致分兩種:壹種見於麗江壹帶,壹種見於中甸三壩壹帶。麗江納西族男子蓄短發,戴氈帽或纏包頭。氈帽中有壹種壹半卷邊、名為喜鵲窩帽的,十分瀟灑和別具壹格。上身內穿麻布和棉布衣,外披羊毛氈或穿羊皮坎肩。下穿黑色或藍色長褲,腰束帶,穿布鞋、皮鞋。中甸三壩壹帶的納西族男子穿麻布衣褲,衣為右衽或對襟、長袖外套,衣長到腹部,纏紅布包頭。各地的納西族男子服飾都比較簡潔,色調明快,顯得純樸自然。
納西族的服飾是什麽樣的 壹.民族介紹
在中國,傣族的人口有壹百多萬,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以及耿馬、孟連、元江、新平等縣是傣族人口較為集中的地區。傣族服飾淡雅美觀,既講究實用,又有很強的裝飾意味,頗能體現出熱愛生活,祟尚中和之美的民族個性。各種傣族婦女服飾均能顯出女性的秀美窈窕之姿。傣族婦女均愛留長發,束於頭頂,有的以梳子或鮮花為飾,有的包頭巾,有的戴高筒形帽,有的戴壹頂尖頂大鬥笠,各呈其秀,各顯其美,頗為別致。若逢節日喜慶,姑娘們尤愛在發會上插綴鮮花並酒香水,再穿上用綢緞、尼龍、燈芯絨、金絲絨等縫制的精美衣裙,盛裝打扮,更感嫵媚。傣族服飾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大方文雅,色彩艷麗。有人說,傣族婦女的穿著打扮,是全世界最美麗的,它就像孔雀開屏壹樣,五彩繽紛,美不勝收,令人嘆為觀止。只要了解情況的人,都覺得這話壹點也不算誇張。傣族婦女壹般都長得身材苗條,面目清純嬌美,看上去婷婷玉立,儀態萬方,因此素有“金孔雀 ”的美稱。
二.男女服裝色彩對比
各地男子的服飾差別不大,壹般常穿無領對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著長管褲,以白布、水紅布或藍布包頭。
傣族婦女的服飾,因地區而異。穿緊身筒裙,上衣多用薄布或綢子做成,多以淺色調為主,白色、嫩黃色、水紅色、肉色、春花色都是她們十分喜愛的顏色。筒裙以深色調為主,分凈色和起花兩種,凈色有深藍、湖藍、黑、大紅、紫紅、紫藍等,起花就多種多樣了,但多為深色底起淺色細花,深淺搭配,明快素雅。銀質腰帶是傣族姑娘腰上的特殊飾物,由銀絲銀片編織而成以寬和細紋為美,壹般系在腰間露在短上衣的下邊,婦女節日聚會、上街趕擺都要佩戴在壹些鑰匙,傣族村寨人們可以通過又無鑰匙判斷女子是否以結婚,結婚的女子有配帶鑰匙,未婚的女子則不佩戴。
三.分類色彩對比
主要可以劃分為西雙版納類型、德宏類型、元江-新平類型、元陽-紅河-金平類型等四種類型。
西雙版納的傣族婦女上著白色、絆色或天藍色等緊身內衣,外罩緊身無領窄袖短衫,下身多為花色長統裙,長及腳面,並用精美的銀質腰帶束裙;
德宏壹帶的傣族婦女,壹部分也穿大統裙短上衣,色彩艷麗,壹部分(如潞西、盈江等地)則穿白色或其它淺色的大襟短衫,下著長褲,束壹繡花圍腰,婚後改穿對襟短衫和統裙,青年婦女多束發於頂,中年以上則戴黑色高筒帽;西雙版納歷來被譽為“孔雀之鄉”、“白象的樂園”,傣族人民十分崇拜孔雀和大象。他們長將孔雀和大象的圖案編制在筒裙、包、被面、窗簾、墊單、手巾等日用品上,每種圖文色彩都被賦予具體的形象內容。如 紅、綠的筒裙是為了紀念祖先;大象圖案象征五谷豐登;孔雀圖案象征吉祥等。
新平、元江壹帶的“花腰傣”,上穿開襟短衫,著黑裙,裙上以彩色布條和銀泡裝飾,綴成各式圖案,光彩耀目。服飾各具特色,或華麗多彩,或淡雅清秀,但顏色都以黑、紅為主調,喜帶包頭,頭飾極為多彩艷麗,除傣拉支系著長及小腿的寬大褲子、長及膝蓋的藍色右衽圓領衣外,其余支系皆穿黑色短統裙,外出打綁腿,喜用五彩刺繡和花布裝飾領、袖、襟擺、包頭及裙、綁腿。上衣都分內外兩件,內衣圓領或豎領,斜襟,領部飾有銀泡或魚形飾物,外衣有長有短,無紐無扣窄袖,新平的傣雅支系還在衣襟、腹、背處和前額包頭處綴滿閃亮的小銀泡和魚形銀器,手指、耳孔、手腕皆佩銀飾,壹旦走動,滿身銀飾叮當作響,平添無限生機與富貴,又以彩帶束裙,故也稱之為花腰傣。傣雅婦女頭戴邊緣上翹的篾帽,腰系精致小巧的五彩腰籮,二者成了“花腰傣”的標誌。新平、元江壹帶的傣族婦女的筒裙都用彩色布鑲邊,並用銀泡綴成花紋,光彩奪目,尤其是他們腰帶更為鮮艷耀眼,所以被稱為花腰傣花......>>
納西族服飾特點(=@__@=)哪裏? 納西族的男裝基本上跟隨著他們走馬幫所接觸的對象而不斷地混搭、改變,所以咱只聊聊女裝。
1。厚實,部分甚至類似布甲。這與當地氣溫氣候有關。
2。沈穩樸素。衣物的配色基本上是以黑色(或各類深色)為基底,在此基礎上配以藍、白等色塊。經典配色是“藍白黑”或“紅白黑”, *** 用的那種五色布納西族也喜歡用(畢竟族源相同)。其中以“藍白黑”配色為最經典,納西語有俗話“納西標美通”就是說“納西藍白配”――“納西族穿藍白配色衣服最合適。
另外順帶壹提:解放前平民是不能隨意使用 紅、黃、紫 這三種顏色的布料的,只有木氏和各地上層才能用。
3。素凈且簡潔大方。納廠族服飾傳統上基本上不使用繡花等裝飾技巧而且也不使用過於明艷的色彩,幹凈整潔筆挺的純色塊所體現出來的大氣才是其審美要點。打量納西女的整套裝束就可以發現,顏色繁復的地方只有披肩和頭飾上的小圓盤和腰帶(五色布)罷了,唯壹繡過的地方只有披肩帶的頂端,而且是很素凈的白底黑線像素繡(用詞貌似有點怪……)。
為什麽呢?要知道以前的納西族多少是有些看不起那些”全套家當穿身上深怕別人不知道還拼命地往上繡花“的山地住民的…………也因為這個原因,納西女也極少用鮮花來裝飾自己,更偏愛銀鐲子之類的小飾品。
4。適宜勞作。對女性的”勞動美“、”生產美“的贊譽壹直是納西人審美的壹個大重點,所以無論如何都不會去設計與這條審美相背離的形制。(什麽?妳說裙子拖地容易臟?――拜托,她們洗的更勤……況且解放前可是只有木家的女兒才能穿長及腳面的長裙的…………)
5。直線造型。雖然鹽源、木裏與麗江等地納西人的服飾差別很大,但是從剪裁和外觀上幾乎都看不到曲線的存在,百皺裙更是密集的垂直線條……
6。羊皮披肩。這是核心元素,無需多言。羊皮披肩既是納西族遷徙勞作史的見證又是納西宗教――東巴教的精神在服飾上最直接的體現。具體的妳另查資料吧,咱就略過好了(好幾個傳說相關呢……)。
7。頭飾較少。
==============================================
以上是我看資料和與老鄉們探討所得出概念,解放後的服飾自由度很大所以沒有納入討論範疇。
另:我是否答非所問了?(苦笑――
納西族服飾的介紹 古雅純樸的納西族服飾是其傳統文化的壹朵奇葩。青年女性的服飾色彩多偏重於明快、艷麗的色調,中老年女性的服飾色彩則多采用青、黑等色的面料,顯得莊重素雅。
結婚穿納西族服裝怎樣化妝 妝沒什麽特殊要求,新娘妝就可以,主要是頭飾和服裝哦。
麗江電視臺那個穿納西族服裝的美女主持 邱麗亞吧,前段時間在中央四錄節目的,好像就她是納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