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氣候因素:在不同的氣候條件下,由於光照、溫度、降水、濕度、風等氣候要素千差萬別,因而對民俗事象也產生了不同的綜合影響。
3、泉、溪、河、湖、海洋等水文因素: 水文條件對飲食習俗的形成也有很大的影響。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生活在淡水河湖周圍的人們以青、草、鰱、鱅等淡水水產品為食,而生活在海邊的漁民則以黃魚、帶魚、烏賊、魷魚、海參等海產品為食,並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烹飪方法。
4、自然地理因素:實際上土壤的機械組成(質地)、物理化學性質等方面的特性對民俗事象的影響同樣是十分重要的。
5、地質地貌因素:在地形傾斜的坡地,人們就地勢在向陽坡建起“吊腳樓”、“千腳樓”,既省工、省料,又防風、防水。草原牧民在倒場放牧時,冬天壹般住在溫暖擋風的低窪地,並有積雪可以供給牲畜飲用;而到夏季則搬到海拔較高的丘陵山坡頂部,既通風、涼爽、幹燥,又可防止蚊蟲叮咬。在四川盆地周圍的山地區,氣候條件隨海拔高度不同發生明顯的變化,農業生產也發生相應的變化。在平原地帶以種植水稻為主,在丘陵下部則開墾成梯田種植玉米,在丘陵中部種植茶樹,而在丘陵頂部則栽種馬尾松、杉木等經濟樹木,做到了因地制宜,合理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