纏枝紋,全稱“纏枝紋樣”,俗稱“纏枝花”,又名“萬壽藤”。因其結構連綿不斷,故又具“生生不息”之意,寓意吉慶。纏枝紋是以藤蔓卷草經提煉變化而成,委婉多姿,富有動感,優美生動。纏枝紋與蓮瓣紋、卷雲紋、如意紋、回字紋等壹樣,都是中國古代漢族藝術品的重要裝飾紋樣,廣泛用於雕刻、陶瓷、家具、漆器、編織、刺繡、玉器、年畫、剪紙、碑刻等,甚至連糕餅木範都離不開纏枝紋。
纏枝紋約起源於漢代,盛行於南北朝、隋唐、宋元和明清。明代或稱為“轉枝”,以植物的枝桿或蔓藤作骨架,向上下、左右延伸,形成波線式的二方連續或四方連續,循環往復,變化無窮。纏枝蓮、纏枝牡丹、纏枝草蔓均屬此類。纏枝紋以牡丹組成的稱“纏枝牡丹”;以蓮花、葡萄組成的稱“纏枝蓮”和“纏枝葡萄”;以人物和鳥獸組成的稱“人物鳥獸纏枝紋”。
纏枝紋紋它是壹種以藤蔓、卷草為基礎提煉而成的漢族傳統吉祥紋飾。纏枝紋所表現的“纏枝”,常常以常青藤、扶芳藤、紫藤、金銀花、爬山虎、淩霄、葡萄等藤蔓植物為原型。這些植物本系吉祥花草,多為世人所贊詠,例如金銀花,又稱“忍冬”,李時珍《本草綱目》載:“久服輕身,長年益壽。”再例如淩霄,宋代楊繪《淩霄花》詩雲:“直繞枝幹淩霄去。”對於該花的勇於攀登,淩雲直上的品質,清人李笠翁評說道:“滕花之可敬者,莫若淩霄。”纏枝紋就是這些藤蔓的形象再現,它委婉多姿,生動優美,富有動感,故寓意生生不息,萬代綿長的美好願望,從而躋身於中國吉祥物。
纏枝紋的歷史源遠流長,它的原始構思可見於戰國時期,當時在漆器的表現裝飾紋樣中,有二方連續紋樣與四方連續紋樣,它雖然表現的是“雲氣”,但它反復、交替與穿插的藝術手法,事實上已具備了纏枝紋的基本特征。到了漢代,纏枝紋樣成熟,被用於漆器、絲織工藝,如“萬事如意綿”與“鳥獸葡萄紋綺”等。到了唐宋時,纏枝紋被廣泛用於工藝美術制品中,如唐李德裕《鴛鴦篇》詩雲:“夜夜學織連枝錦,織作鴛鴦人***憐”,又如唐鏡中的“海獸葡萄紋”,就是壹種著名的纏枝紋。再例如在唐代出土的金銀器直接出現了纏枝花紋飾。
纏枝紋還是我國傳統青花瓷中最主要與最具特色的裝飾紋樣之壹,它最早出現於元青花中,到了明清兩代,不論是官窯還是民器,比比皆是,從而成了青花工藝的最重要裝飾語言。除瓷器外,纏枝紋還廣泛用於各類藝術品中,如傳統的插屏,其雕刻牙板幾乎都用纏枝紋,而由插屏造型衍的“南京鐘”更是離不開纏枝紋,因為對於壹種計時器來講,生生不息,萬代綿延是最貼切不過的了。 纏枝紋之所以具有強盛的生命力,還在於它的變化多端,婉轉多姿,它與不同的花卉組成不同的紋飾,常見的形式有“纏枝蓮”、“纏枝菊”、“纏枝牡丹”、“纏枝葡萄”、“纏枝石榴”、“纏枝百合”、“纏枝寶相花”,以及“人物鳥獸纏枝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