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交互性:傳統媒體將信息單向傳遞給受眾,網絡傳播則提供壹種雙向傳輸的信息渠道。用“邏輯拓樸結構”(它是描述不同網絡系統中信息傳輸邏輯過程的方法)分析,傳統媒體的邏輯拓樸結構是星型結構,即中心制作,四面傳輸。其特點是1)中心節點:報社、電臺、電視臺是傳播中的唯壹信息來源;2)單向流動:信息由信息源向終端點“受者”流動;3)終端點彼此孤立,沒有聯系;4)中心節點批量復制同樣信息,單向傳諸終端點。這種結構使得傳統媒體基本上只根據自己的判定決定什麽樣的信息,受眾只能照單全收,形成了“我傳妳受”的傳播定勢。網絡媒體基於完全不同的壹個平等交流的信息平臺。網絡傳播的邏輯拓樸結構是環形分布式的,其特點為:1)拓樸結構中無中心節點,每個節點都可向其他節點發送信息成為信息源;2)雙向流動:任何節點都可以向發送信息的節點傳回反饋信息;3)網絡各節點之間不是孤立的,任意兩點可以通過網絡進行雙向信息交流;4)任意兩點間的交流路徑不只壹條。采用這種邏輯拓樸結構的網絡傳播本身就具有雙向交流的特點,這使得傳受雙方較之傳統媒體而言,雙向交流的發生更為經常也更為深入。[4]
2)海量性:因特網將全世界的計算機和計算機連接起來,從而形成了壹個巨大無比的數據庫。世界上任壹時間任壹地點發生的任壹事件都有可能成為網絡的信息被廣泛傳播。與傳統媒體相比,由於它得天獨厚的技術優勢,它可以逃脫報紙版面、廣播電視固定時段、節目容量等諸多限制。技術創造的電腦網絡時空,幾乎可以將全世界的新聞信息全部包攬;此外,由於傳播主體的多元化,“人人皆可成為信息源”——使得網絡信息得以最大限度的源源不斷;其次,由於數據庫的存在,得以縱向保存歷史新聞信息,正是信息集納的廣度與深度形成了網絡傳播的海量特點。
3)多媒體:報紙通過紙質媒介利用文字和圖片傳遞新聞,廣播以聲音發送信息,電視借助聲畫播放節目。網絡媒體則兼容了文字、圖表(片)、聲音、動畫、影像等多種傳播手段保存信息、表現信息、發送信息。網絡傳播的多媒體特點最大限度地實現了各種傳播形式的“兼容並包”,豐富了新聞傳播的手段。受眾也有了眾多的自由選擇,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喜歡選擇有字無聲、有聲有像、圖文並茂等多種形式,各種感官得以充分調動。
4)即時性:報紙使用紙質媒介傳遞信息,傳遞速度受制於交通手段和零售環節;廣播電視采用無線電磁信號的形式,由於受到信號傳輸覆蓋面的限制,傳輸範圍之外的地方還需其他手段幫助來獲得信號,增加環節會大大影響傳播速度; 網絡新聞傳播的載體是光纖通訊線路,光纖傳遞數字信號的速度為每秒30萬公裏,瞬間可達世界上任何地方,從而在技術環節上保證了網絡新聞傳播的即時特點。此外,傳統媒介需要制作周期,有截稿時間的限制。而網絡新聞傳播則不受此限,新聞稿件可以隨到隨發,24小時不間斷發稿,受眾可以在第壹時間知道所發生的壹切。
5)個人化:尼葛洛龐帝在《數字化生存》中曾指出:大眾傳媒應該重新定義為“發送和接收個人化信息和娛樂的系統”。網絡傳播的個人化特征非常明顯,技術帶來的優勢可以使得受眾從容地利用各種檢索工具在各類數據庫中“各取所需”;受眾還可以自由的選擇信息接收的時間、地點以及媒介的表現形式;與此同時,作為網絡傳播另壹端的傳者也可用壹種“信息推送技術”,根據用戶的需求為他推送信息的專門化服務。信息的傳播在網絡中顯得個性張揚、特色鮮明。
6)超文本:與傳統媒體不同,網絡傳播是建構在超文本、超鏈接之上的全新傳播模式。超文本,與用字符串來表達,以線性形式進行組織的傳統文本信息的處理方式有很大不同。它不是以字符,而是以結點(Node)為單位組織各種信息,壹個結點是壹個“信息塊”,結點內的信息可以是文本、圖像、圖形、動畫、聲音或其組合;它的信息在組織上采用網狀結構,結點間通過關系鏈加以鏈接,從而構成表達特定內容的信息網絡。它對信息的存儲可以按照交叉聯想的方式,從壹處迅速跳到另壹處,打破了原文本系統只能按順序、線性存取的限制,可以方便靈活的檢索。超文本賦予網絡傳播許多優勢,比如說,形成網狀的復雜信息結構,系統能按不同查詢條件鏈接,從而使網絡傳播擁有強大的檢索功能;此外,它有良好的編輯功能,可以進行多窗口編輯,使得網絡編輯可以方便地容納更多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