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語言是指產生並運用於網絡的語言。網絡語言是從網絡中產生或應用於網絡交流的壹種語言,包括中英文字母、標點、符號、拼音、圖標(圖片)和文字等多種組合。這種組合,往往在特定的網絡媒介傳播中表達特殊的意義。
漢語又稱華語、中國話、中文等,屬漢藏語系,至少15億使用者,是中國、新加坡的官方語言,亦是聯合國六種工作語言之壹,主要流通於中國和新加坡、馬來西亞、緬甸、泰國等東南亞國家以及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日本等國的華人社區。壹般所說的漢語指的是普通話。
壹、網絡語言的定義。
1、網絡語言是伴隨著網絡的發展而新興的壹種有別於傳統平面媒介的語言形式。它以簡潔生動的形式,壹誕生就得到了廣大網友的偏愛,發展神速。目前正在廣泛使用的網絡語言版本是"浮雲水版"。
2、網絡上冒出的新詞匯主要取決於它自身的生命力,如果那些充滿活力的網絡語言能夠經得起時間的考驗,約定俗成後人們就可以接受。
3、?網絡語言與傳播主要依存於網絡人群,還有為數不少的手機用戶。聊天室裏經常能出現"恐龍、美眉、黴女、青蛙、囧男、東東"等網絡語言。網絡用語之所以能夠傳播,在於它被認同,反映某種現實,類似妳妹、蛋疼這些網絡用語,生動形象地體現了網民們當時的心情。
4、在網絡上,以文字、詞組或英語單詞等原生詞衍變而來的諧音化用語相當普遍,變異後的網絡詞,其表達的含義與字面原意已相差甚遠,但它的流行程度和使用環境決定了多數網民不會產生歧義。
二、傳統漢語的定義。
1、漢語是分析語,有三到十五種聲調。漢語的文字系統漢字是壹種意音文字,兼具表意和表音功能。漢語包含口語和書面語兩部分,古代書面漢語被稱為文言文,現代書面漢語被稱為白話文,以現代標準漢語為規範。
2、漢語有標準語和方言之分。現代標準漢語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官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有五個聲調,在線新華字典現已經收錄20959個漢字。
3、漢語壹般劃分為13種方言(如國際標準化組織ISO 639-3國際語種代號標準),各方言可分成多種次方言。十三種漢語壹級方言分別是:官話、晉語、粵語、湘語、吳語、徽語、贛語、客家語、閩北語、閩南語、閩東語、閩中語、莆仙話。另有平話等爭議較大的方言。
4、中國的語言學家多認為漢語是壹種單壹的語言,但國外部分語言學家和中國國內的壹些語言學家以及壹些地方主義者認為漢語作為壹個語族是官話、粵語、吳語、閩語、客家話等語言的統稱,即漢語是由壹簇親屬語言組成的語族,但綜合起來看仍是壹門語言。
5、漢語是聯合國的六種官方語文之壹,亦為當今世界上作為母語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除中國外,新加坡和馬來西亞也是廣泛使用漢語的國家。在中國港澳地區和新加坡,漢語被定為官方語言,而在中國臺灣作為非法定的行政用語,中國大陸的《中華人民***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規定:國家機關以普通話和規範漢字為公務用語用字。很多國家都開始將漢語列為第二語言,加入授課內容。
三、網絡用語和傳統漢語的區別。
1、網絡語言追求簡約、創新、生動和表達清晰,不會去迎合傳統語言的規範,這就為它的任意發揮消除了障礙, 構成的詞組或句子也就充滿了與傳統語法相悖之處。
2、“網絡語言不僅是語言上表意、表音或表象的壹種簡單替換”,它的九大基本特征,基本上涵蓋了網民對自身、對社會、對時代的壹種態度。開放和虛擬的互聯網絡,數以億計的網民,決定了網絡語言發展的多元化, 時間和歷史終將淘汰與時代脫節的語言,也必然會順應時勢產生大量新的詞匯和語句。
3、總之網絡語言是基於傳統漢語和特定環境產生的新型詞匯和語句,其本身和傳統漢語是沒有可比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