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九華山廟會
自唐代以來,每年農歷七月三十日(地藏菩薩吉誕日)前後,佛教徒和當地工商界都聯合舉辦盛大紀念活動,遠近朝山拜佛者和遊人紛至。1983年廟會制度恢復,至1989年***舉辦7屆。1989年廟會為期1個月,舉辦各種活動12項。
大型的佛事活動有:百歲宮金堂佛像和無瑕真身開光儀式、水陸法會、紀念金地藏(金喬覺)誕辰1294周年法會、祗園寺傳授三壇大戒和佛教禪宗二祖慧可法師道場地址證會等。聯誼活動有首屆中國四大佛山聯誼會、海內外高僧大德座談會等。
2、阜陽火把節
阜陽地區稱中秋節為火把節。夜晚打火把遊鄉,為紀念劉福通領導紅巾軍起義。相傳韓山童、劉福通組織農民起義,紛紛舉火把響應,首克潁州。時有童謠:“滿城都是火,官府四散躲;城裏無壹人,紅巾軍席上坐。”其後不久,潁州民間每至中秋節晚上,青少年都要模仿紅巾軍,用秫稭、葵稭裹以稻草,到野外燃,搖來搖去,待燃盡返。當地習稱“撂火把子”,至今不衰。
3、徽州婚嫁
舊時,徽州婚嫁嚴格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壹般有九道程序:說媒、行聘、請期、搬行嫁、開臉、迎親、拜堂、鬧洞房、回門。說媒者壹般為年長女性,稱“媒婆”。行聘俗稱“送擔”,女方接禮後當天回禮,婚事即定。迎親當天,由姑媽或舅媽用兩根絲線把新娘額頭的汗毛絞去,謂之“開臉”,亦稱“拉面”。
接著便是迎親,拜堂、鬧洞房。婚後第三天,新郎陪同新娘回拜父母,謂之“回門”。此為“明媒正娶”。另有童婚、納妾、換親、搶親、入贅、沖喜、靈前婚等特殊形式。20世紀50年代後,父母包辦婚姻逐漸被自由戀愛代替,婚事簡辦。80年代後,有采取旅遊結婚和集體婚禮形式的。
4、五猖會
農歷五月壹日,是休寧縣海陽五猖廟會之日。屆時四鄉百姓雲集海陽燒香,祈求五猖神主驅鬼祛邪,消兇化吉。廟會遊行,“前引”錦旗開路,“執事”沿途管理雜役。青白黑紅黃綠藍各色旗子飄揚,十景擔、肅靜牌、萬民傘、紙紮豬馬牛羊偶像、牌樓跟上、接下是地方戲隊伍、雜耍隊伍。此廟會起源於明初。
朱元璋和陳友諒在皖南曾打過幾年攔鋸戰,軍士百姓死亡枕籍。朱做了皇帝後,下令江南百姓,村村建“尺五小廟”,陣亡士卒“五人為伍”,受百姓供奉。《明史》記皇家祭祀有“陣前陣後神祗五猖”之說。如此世代相傳,便衍成香火極盛的五猖神廟會。
5、阜陽剪紙
安徽省阜陽地區的剪紙,應用範圍很廣。壹種是在喜慶節日用紅紙剪作裝飾的,如窗花、門箋、燈花、喜花等,內容多系象征吉祥與喜悅、或隱喻;另壹種是作為鞋巾冒、圍嘴、兜肚等兒童服飾上的刺繡底樣,取材壹般為花卉、鳥、蟲等。
阜陽剪紙善於運用粗細線組合,陰陽刻交替的手法,融合我國北方剪紙的粗壯渾厚和南方剪紙纖巧秀麗的風格,形成了剛柔兼備、節奏和諧、樸實優美的地方特色。
1、中國巢湖漁火音樂節
中國巢湖漁火音樂節將在安徽合肥巢湖舉行,從中廟到姥山島的巢湖湖面漁火映湖美景;湖畔舉辦“大湖之夜”音樂會、湖鮮美食嘉年華、舞龍舞獅大賽、光影巢湖攝影大獎賽等諸多精彩活動,為合肥市民呈現壹場視聽盛宴。
2、中國黃梅戲藝術節 ?
是針對我國著名五大劇種之壹的黃梅戲而開展的壹個文化藝術節,1992年10月6日誕生於安徽省安慶市,是中國第壹個黃梅戲藝術節,是中國傳統文化藝術交流展示的重要藝術節之壹,是安徽省安慶市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品牌和最具標誌性的文化形象。 ?
3、中國(蕭縣)伏羊節
伏羊節是於每年入伏之季,即初伏之日開始,持續壹個月。按農歷的節氣推算,“夏至”後第三個庚(壹庚九天)日為“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壹個庚日為“三伏”,即“末伏”。在這壹個月裏,蕭縣、宿州、淮北等地的人們集中在各個酒店,飯莊以及專門的羊肉館,燒烤攤,吃羊肉,喝羊肉湯,故曰吃伏羊。
4、中國國際吟詩節
為弘揚民族優秀文化,繼承和發揚唐代大詩人李白的遺風,增進國際友誼與文化交流,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安徽馬鞍山市從1989年起,在每年金秋重陽節期間,舉辦壹年壹度的中國國際吟詩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