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老人節農歷九月初九,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重陽節",也是我國傳統的敬老節日。2013年7月1日起實施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簡稱《老年法》)中規定,“每年農歷九月初九為老年節”,2013年的重陽節(10月13日)也成為了中國第壹個法定的老年節。
老人節是什麽族的節日
老人節是漢族的節日。
老人節的源頭,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呂氏春秋》之中《季秋紀》載:“(九月)命家宰,農事備收,舉五種之要。藏帝籍之收於神倉,祗敬必飭。”“是日也,大饗帝,嘗犧牲,告備於天子。”可見當時已有在秋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饗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
漢代,《西京雜記》中記西漢時的宮人賈佩蘭稱:“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相傳自此時起,有了重陽節求壽之俗。這是受古代巫師(後為道士)追求長生,采集藥物服用的影響。同時還有大型飲宴活動,是由先秦時慶豐收之宴飲發展而來的。
而《荊楚歲時記》中亦記載道:“九月九日,四民並籍野飲宴。”隋杜公瞻註雲:“九月九日宴會,未知起於何代,然自駐至宋未改。”求長壽及飲宴,構成了重陽節的基礎。
進入現代,1989年國家將農歷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2006年5月20日,重陽節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3年7月1日起實施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簡稱《老年法》)中則在法條中明確規定,“每年農歷九月初九為老年節”。
重陽節為什麽叫敬老節
傳統節日的現代傳承。
重陽節最早是壹個豐收後的祭祀節日,有感恩和期盼的寓意在其中,傳承至今,現在的重陽節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人們會在重陽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1989年,農歷九月九日被定為“敬老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是傳統節日現代傳承方式之壹。
重陽節主要風俗是什麽
重陽節的主要風俗有:登山秋遊、擺敬老宴、賞菊、辭青、喝菊花酒、吃重陽糕等。
重陽節最早是豐收後的祭祀活動,在節日民俗中,還保存著傳統祭祀活動中的登高、宴請等活動形式,又添加了賞菊、辭青等具有自然氣息的活動,總的來說,是壹個具有悠久歷史和傳統文化氣息的節日。
如何給家裏的老人過重陽節
第壹,有紀念意義的重陽節可以給老人拍正規些的紀念照,用年份節日做標誌。
這個當然指的是父母都健在的情況。家有老人是塊寶,尤其父母都健在的情況下,請壹定珍惜,請壹定盡自己的孝心,因為他們開始老了。帶他們去專門的照相館照相吧,這樣儀式感更強些。
第二,為父母買套情侶裝吧。
老人已經是勞碌了大半輩子,他們的年輕時,國家物質不是那麽富足,今天,妳有能力了,就給他們買套時髦的休閑裝吧,他們穿上肯定喜氣洋洋,就選在重陽節讓老人穿上。
第三,為老人準備壹頓適合他們口味的豐盛些的飯菜吧。
不壹定去飯店,重陽節不是法定節日,家中肯定還有兒孫讓他們牽掛,就在家裏動手做吧,他們肯定不喜歡大魚大肉,肥油了,就葷素搭配好吧。平時,他們壹定是按照孩子們的口味準備,今天就為他們換壹次口味吧。
第四,給他們壹些錢,讓他們自由買自己喜歡的東西吧。
很多老人退休後壹直為兒女服務,伺候孫子孫女上學上托兒所,很多老人是免費的勞動力,也有很多是帶著工資為孩子們服務的,妳就為他們做壹次吧,讓他們過壹個有意義的重陽節吧。也許他們不缺錢,但是不缺錢不是就代表了兒女的不付出。讓他們今天不要再幹家務了。
第五,給老人放壹天假,讓他們自由的過自己的節日吧。
很多老人退休後的第壹任務就是給孫子孫女做飯,變著法變著花樣的做飯,為的是讓自己的孫子孫女吃好喝好,今天就給他們放壹天假,也許妳實在工作繁忙,可以提前做準備啊,調休,夫妻協商啊,自己頂壹天吧,壹年才壹個重陽節啊。
第六,表達自己對父母的祝福和感恩。
無論給老人做的什麽,都可以直接表達出來,自己不好意思覺得肉麻的話,讓孩子說啊,當然如果父母是知識分子,可以通過書信表達自己的心聲,相信他們看到妳的書信會淚流滿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