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直以來都想為這段記憶寫點什麽,每當提筆敲打鍵盤的時候,又似乎忘記了腦海裏醞釀的點點滴滴。總是感覺若是寫它,自己又忘乎所以,若是不寫,心有不甘。只奈最後無奈妥協給了思維。
對於很多人來說,回憶總是美好的,那些曾經走街串巷,四下吆喝的小商小販,小手藝人也是我們記憶裏不可磨滅的烙印。剃頭匠、補鍋匠、篾匠……,曾有許多這類刻著時代印跡的職業,正逐漸消失在我們的視線中,我們只能通過斑駁的老照片和文字,來回憶它們往日的風采。
總有壹些時光,要在過去後,才會發現它已深深刻在記憶中。多年後,某個燈下的晚上,驀然想起,會靜靜微笑。那些人,已在時光的河流中乘舟而去,消失了蹤跡,心中,卻流淌著跨越了時光河的溫暖,永不消逝。
匆匆忙忙走過了歲月的二十幾載,老家的哪位補鞋匠是否還健在?有些年歲已不再見到他那走街串巷的吆喝聲,或許再過壹些年歲,那熟悉的背影會否還留在巷子的拐角處?
我已經不記得他做過這個行當多少年了,如果真的要我說起,那估計就要從我幾歲開始吧。在記憶裏的他,那個時候很健壯,腿也沒有壹瘸壹拐,不管刮風還是下雨,他每天早上準時七八點在我家的街角拐角處的角落待上八個小時。至於他的腳為啥是壹瘸壹拐,據壹些年長的老人講,他年輕的時候不學好,被別人打的,也有人說,是當年當兵的時候摔傷的。但是具體是什麽原因,鮮為人知。
年過中旬的他生活十分規律,6時多起床,7時多就挑起了幾十斤重的工具出門擺攤。如今聽說買了壹個小拖車,擺攤已更加方便了,妻兒常伴左右,壹家子現在生活幸福美滿。
他在當地設攤補鞋已近45年了。因常年與膠水鞋油接觸,壹雙手異常粗糙,指甲縫裏滿是黑色汙垢。找他補鞋多年的街坊稱,他補鞋手藝過硬,從不亂要價,遇到生活困難的人群他還會免費給予維修,大家都喜歡找他補鞋。
似乎我們總是很容易忽略當下的生活,忽略許多美好的時光。而當所有的時光在被辜負被浪費後,才能從記憶裏將某壹段拎出,拍拍上面沈積的灰塵,感嘆它是最好的。
補鞋的工具裏有壹件用了十幾年的圍布,上面粘滿了已經凝固漆黑的膠水;十指開裂,指甲縫填滿汙漬和無法除去膠水的雙手;壹個裝滿各種修鞋工具的“百寶箱”以及壹臺油跡斑斑擦得錚亮的老式補鞋機……這是他這位補鞋匠的所有“裝備”。
修鞋其實是個技術活,釘、修、補、換、縫、接、粘、改等技術,要掌握得相當嫻熟。補鞋多年,他跟我們家跟附近的街坊都認識,大家也願意照應他的生意,攤子裏多是回頭客。他說,每天大概要補二三十雙鞋。
問起他這大半生有沒有帶過徒弟時,老人說,修鞋又臟又累,風吹日曬,年輕人就是想幹修鞋的也不會在街邊擺攤,都經營鞋店去了。以前他帶過三個徒弟,現在都早已轉行,而自己也不知道還能在這裏補幾雙鞋。
而如今,我們是否還記得自己小時候的那些快要忘記了的記憶?是否還記得曾經穿在我們腳上的那雙有著補丁的鞋,出自於這麽壹位老人之手?
記憶是無花的薔薇,永遠不會敗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