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時候的氣候與今日擁有極大的區別。就算在河南都曾發生過大象的腳印,但獅子卻自始至終未變成 神州的“原住民”。因此 中國古時候發生的獅子基本上都來源於海外,且主要是他國進貢。
中國與活獅子的觸碰源起張騫連通塞北之途。據《漢書》記述,當古絲綢之路啟用,“殊方臟東西四面而至”,小象,獅子,高加索犬,大雀之途迅速就亮相皇上的宮苑。加上進貢活獅比進貢獅子皮換得的盈利更高(明朝成化年間壹頭活獅可換來的賜予約是壹張獅子皮的6.5倍),來朝的特使便更青睞於運輸活獅。
因為路程悠長,為了更好地保證運載的通過率,也為了更好地贏得中國執政者的鐘愛,特使們多挑選人力飼養的會完成壹定獅子舞演出的猛獸。(相比於軟毛繁茂的猛獸,母獅的觀賞價值較弱。且母獅來華很有可能會消弱獅子的珍貴性,危害朝貢貿易。)也許她們考慮時帶的或是小獅子,但待到達中原時小獅子也早已成長為了成年人獅子。因此 中國古代人基本上也沒見過幼獅。
除此之外,獅子古時候除開有“獅子”之名,還稱之為“師子”或“狻猊”。壹開始,由於不曾見過獅子,大家將要其與身型,肉食性類似的老虎獅子並排,用代指老虎獅子大聲喊叫的“虓”代指獅子。許慎即在《說文解字》裏記述“虓,虎鳴也,壹曰獅子”。
之後,大家又在《山海經》和《穆天子傳》裏得知了相近獅子的小動物,也就是食豺狼虎豹的“淺毛虎”狻猊。而由於獅子來源於西方國家,聽說狻猊也生話在西方國家,因此 大家索性又將獅子相當於神話傳說中的狻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