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慶的風俗習慣有很多,其中比較出名的有爆龍、財神誕、佛爺誕、炸獅子、搶炮會、包公誕、聖妃誕、天後誕、龍母誕、歌圩燕子節、河燈節、舞火龍和祭孔大典。
壹、爆龍
每年春節,廣寧的村莊都會在村裏較寬廣的地坪舉行舞龍爆龍的習俗,其中水圳村舞龍的歷史至今已有380多年。
二、財神誕
七星巖出米洞每年的正月初五財神誕,是景區最為盛大的活動之壹。出米洞的通天財神古廟,早為肇慶市民眾所熟知,香火鼎盛,綿延千年不絕。
三、佛爺誕
佛爺誕為四會市的習俗,可以追塑到唐末,主要是在貞山街道柑欖村的寶林古寺、祀記阮公佛、大沙鎮安平村的寶勝古寺、祀記梁公佛,參與供奉朝拜的人群絡繹不斷。
四、炸獅子
元宵佳節德慶人舞獅“采青”喜擺陣設局,幾百甚至上千人圍陣參與同嬉***樂。舞獅過程中,輔以鑼鼓音樂,投以鞭炮串串,讓點燃的炮竹密集在獅子身上、周圍爆響,名曰攻獅子。
五、搶炮會
每年農歷二月初二,懷集縣冷坑鎮水口村都舉行了激烈而又有趣的 搶炮活動。水口村的搶炮民俗始於清初年間,迄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目前在懷集較罕見。
六、包公誕
包公誕是鼎湖區廣利街道硯洲島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歷二月十四日全洲百姓俱備牲口、香燭果品到包公樓拜祭,隆重慶賀。
七、聖妃誕
聖妃指傳說中的劉三妹,盡管貴為聖妃,但劉三妹依然為民辦事。人們為了感激她,在斑石山下修建壹座宮廟,譽為聖妃宮。每年的春秋兩祭,各方遊客、民眾都前來拜祭祈福。
八、天後誕
每年農歷三月廿三天後誕,是村民最重要、最隆重、最熱鬧也是最能體現民俗風情的節日之壹。過節期間,家家戶戶殺宰豬,村民喝串門酒,聚酒猜馬,勝者稱西江馬王。
九、龍母誕
每年農歷五月初八為龍母誕的正誕,誕期從五月初壹至初九。2006年5月,悅城龍母誕(廟會)列入第壹批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十、歌圩燕子節
從前懷集橋頭鎮有趕廟會的習俗,壹到農歷六月六,村寨的人都來到巖西立琴,有的在河灘上搭棚唱大戲,有的在河畔擺賣,如今的燕巖六月六歌圩,大概源於此。
十壹、河燈節
中秋時候在七星巖裏放水燈,將美好祝願寄托在燈火通明的水燈上,讓它隨著流水飄去,是壹種祈願的方式。
十二、舞火龍
用當地人的話來說就是訓火頭。用樹枝等紮捆成壹個球並將其點燃,表演者把火頭不停地舞動,拖出壹條長長的火焰,璀璨火花加上表演者的高速運轉,終成震懾人心的威武火龍。
十三、祭孔大典
德慶祭孔活動仿照清朝的例制舉行莊重典雅的公祭儀式,並安排孔氏後裔家祭活動。祭孔儀式結束後,廟方向現場群眾派發狀元餅、智聰餅、孔子胸徽、孔子行教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