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肇慶著名傳統小吃,明明長著粽子模樣,專家卻偏說“裹蒸不是粽”

肇慶著名傳統小吃,明明長著粽子模樣,專家卻偏說“裹蒸不是粽”

又到端午,粽子飄香。端午紀念屈原吃粽子,自古以來便是中國人的習俗。中國地大物博,各地節日民俗也大不壹樣。就拿粽子來說,東西南北的粽子五花八門,各不相同,特別是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種“新潮粽子”也層出不窮。這篇文章給大家介紹的是廣東肇慶的裹蒸粽。

裹蒸粽,是廣東肇慶最著名的傳統小吃,也是自古至今當地最受歡迎的主要特產之壹。裹蒸粽的主要原料與其他的粽子大同小異,主要又糯米、花肉、綠豆 、鹹蛋黃、冬菇、蝦米、瑤柱、栗子、花生等,而裹蒸粽區別於其他粽子主要是粽葉用的是當地特有的柊葉、水草來包裹,而且裹蒸粽個兒比較大。

裹蒸粽的 歷史 由來已久,相傳在秦代時候,當時的農民為了方便勞作,便用竹葉或荷葉包裹大米,煮熟後帶到田間作為勞動幹糧,後來經過不斷改良演變,形成如今的裹蒸粽。肇慶人喜歡吃裹蒸粽,制作這種小食也極其講究。

在肇慶采風的時候,我們來到廣東省肇慶市端州區睦崗街道下瑤村的劉姨家,在當地典型的家庭作坊,深入了解了裹蒸粽的制作過程。

肇慶人制作裹蒸粽,粽葉須選用碧綠油亮的柊葉,上等的糯米和綠豆,還有肥瘦相間的新鮮五花肉等配料,備齊原料後,先要浸泡糯米和綠豆,並把綠豆去皮,再加五香料和曲酒腌制豬肉,所有基礎原材料加工完畢後,就可以包粽子了。

在三角形模具中鋪上幾片柊葉,加入兩勺糯米,再添壹勺綠豆和兩塊豬肉在中間,最後再加幾勺糯米覆蓋在上頭,最後包裹纏線,壹個粽子就包好了。而裹蒸粽煲煮則需要耗費很長時間,通常都要明火煲煮近8小時,粽子才會完全熟透。所以,煮壹鍋粽子,壹般都要熬通宵才能完成。

在劉姨家的作坊,駕輕就熟的劉姨不用壹分鐘便可包好壹個粽子。每年端午期間,她家的粽子訂單驟增,每天平均要包400多個,數量比平時增長4倍,全靠劉姨及其丈夫徒手完成。與工廠流水線生產的裹蒸粽相比,這種隱於城市居民小巷中的粽子手工作坊顯得不太起眼。但粽香不怕巷子深,劉姨說相對於工廠批量生產的裹蒸粽,當地許多酒家和街坊更青睞於家庭作坊出品的手工粽子。

這是街坊對傳統飲食文化和味覺習慣的迷戀,也是壹種難忘的舌尖味道和 情感 記憶。劉姨和她丈夫表示,他們不求生意做大,只為包好每壹個粽子,保證出品質量,量力而行收入足夠過日子就行。

裹蒸粽體塊很大,呈金字塔形狀,是普通粽子的3-5倍,每只重約0.5公斤。煮熟的粽子,壹只足夠2-3個人食用。而更有趣的是,肇慶裹蒸粽的傳承和制作和傳統的粽子有許多不同,所以肇慶以前在裹蒸文化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時,當地專家就提出了“裹蒸不是粽”的觀點。明明長著粽子的模樣,當地人卻偏說“裹蒸不是粽”!對此,歡迎了解裹蒸粽文化的朋友留言與大家“科普”。

  • 上一篇:老人越來越多了,他們是怎麽養老的呢?
  • 下一篇:膏藥代加工貼牌違法嗎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