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演義的弊端是壹切以本系統理論為出發點,把所有東西都用本理論進行解釋,都納入本系統,雖然系統,但是已經僵化,沒有活力;思辯化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大忌,就如中世紀的經院哲學,以玩弄概念為目的;思辯和思辯化有本質區別;
壹般理論都有形成、發展的過程,形成是不是那麽系統化,後期越來越系統,同時越來越囿於概念,囿於基於概念的邏輯推理,越來越僵化;這也是理論的辯證法吧:)
如果我們把思辨與分析看做是兩種具有本質區別的哲學研究的方式,那麽可以說:思辨指不以邏輯分析為主要方法的哲學研究,我們可以以邏輯方法和邏輯分析為壹條清晰的界限,把思辨與分析清楚地區分開來.
對於“分析”與“思辨”的區別,壹些贊同分析方法的哲學家把分析哲學描述成“分析和定義我們的根本概念,並且清晰地陳述和堅決地批判我們的根本信念”,同時為思辨的哲學提供了以下描述:思辨的哲學的“目的是接過各門科學的結果,並為這些結果加上人類宗教和倫理經驗的結果,然後對這個整體進行反思。它的希望是,通過這種方式,我們也許能夠達到壹些關於宇宙本質的以及我們在宇宙中的地位和前景的壹般結論”。
中國古代思想史上孔子提出的仁直到朱熹那裏才真正稱得上被理論化、思辨化、體系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