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苗族有什麽民俗活動

苗族有什麽民俗活動

苗族的風俗習慣苗族有什麽民俗活動

苗族的風俗習慣包括生產習俗、生活習俗、時令習俗、婚姻習俗、生育習俗、喪葬習俗等內容。苗族的風俗習慣實際上是以物質文化為載體的、依附於物質文化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的體現為物化的文化,有的體現為非物化的文化現象。

壹、生產習俗

農業種植業是境內苗族為提供物質生活資料的最主要的生產行業,集中地體現了苗族稻作文明的精髓。在苗族的農業生產習俗中,“活路頭”制度、“封土、動土”制度、“開秧門、關秧門”制度和祭獻制度是主要的農業生產習俗。

“活路頭”制度是苗族在歷史發展長河中創造的農耕文明之壹,在20世紀70年代以前普遍實行。“活路頭”是村寨中承擔指揮和安排農活生產任務的自然領袖,壹般由精通農活技術、懂得節令氣候、經驗豐富的男性農民擔任。“活路頭”屬義務性質,有世襲和公眾推舉兩類。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進步,苗族“活路頭”制度只有在中年人的腦海裏留下模模糊糊的記憶。

“動土”、“封土”制度也是苗族重要的農耕制度。“動土”即春耕伊始時由“活路頭”主持的儀式,壹般在春節後的第壹個“卯”日或“辰”日以自然寨為單位舉行。“動土”以後,村寨禁止吹蘆笙,到“吃新”以後才解禁。“封土”即壹年耕作和收割結?後舉行的儀式,壹般在“苗年”後第十二天舉行。是日,“活路頭”祭禮來到舉行“動土”儀式的田塊用特定的儀式祭祀,是為“封土”。此後,村寨上任何人均不能再下田勞作。自20世紀50年代以後,此俗已基本消失。苗族的“封土”,壹般限於水田,“封土”期間,旱地仍可耕種。

“開秧門”和“關秧門”為苗族農業種植業生產主要民俗事象。“開秧門”是苗族水稻移栽時的重要儀式,壹般在播種後的第三個“卯”日或“辰”日或“午”日舉行。“開秧門”前,任何人均不得事先插秧。進行時,家家戶戶采來樹葉、野花等將糯米飯染成“五彩糯米飯”慶賀。“開秧門”這天,“活路頭”先行來到來到田邊祭祀,在田頭插上壹根茅草後插上幾蔸秧苗,是為“開秧門”。“關秧門”是壹季水稻移栽結束時的儀式,日子多選在“開秧門”後的第三個“卯”日或“辰”日。是日,家家戶戶包好粽子,備好酒菜,將田栽完,插上綁有包過粽子的粽粑葉、辣椒、白刺根、刺苞枝、米草包的木棍,洗凈各種栽種用具,返家家祭慶賀。

二、時令習俗

春節為中華民族傳統節日,除雷公山、月亮山山區外,境內大部分苗族有臘月二十三祭竈神,臘月二十五至二十九殺年豬,除夕打糯米粑、貼春聯,除夕夜守年,初壹開財門等習俗。開大年初壹清晨,有男孩的人家遣男孩趁人未進門之前到房前屋後拾些許柴薪,謂之“開柴(財)門”。年初壹,男孩要到親屬家給長輩拜年,稱“踩年”,長輩以糯米粑、錢幣等物賜賞。凱裏爐山、黃平、施秉等地苗族以正月十三為大年,正月十四為新年,拜年等習俗均在正月十四晨進行。“掛清”是春季重要的民俗活動,以臘肉、雞蛋、魚、糯米飯、酒以及香紙等祭物,到祖宗墳瑩祭祀並掃墓。“四月八”是苗族夏季主要節令之壹,主要風俗有吃黑糯米飯,禁役耕牛等。“端午”有吃粽子、懸艾葉、掛菖蒲之俗。凱裏苗族有爬山之俗,黃平舊州、施秉、臺江、劍河及錦屏、鎮遠等地苗族有賽龍舟之俗。“六月六”為夏季的主要風俗集中日,苗族有采百草為藥、曬藥、曬書等習俗。丹寨排調、榕江八開、從江加鳩等地苗族有該日采集百草煮藥水行“藥浴”之俗。丹寨孔慶、雷山大塘等地苗族還在“六月六”用百草紮成小藥包掛在兒童身上“避邪”之俗。

秋季節令風俗主要集中在七月半、八月中秋、九月重陽等節日上。“七月半”凱裏、黃平、施秉、雷山、丹寨、麻江等地苗族有“燒包”之俗。中秋之節,凱裏、黃平、施秉、鎮遠、錦屏、雷山、丹寨、麻江等地苗族有煮月亮飯、吃月餅、煮毛豆之俗。農歷七月或七、八月之交,在水稻揚花的秋夜,雷山、丹寨、臺江、劍河、凱裏、麻江等地苗族青年男女有跳“稻花神”、“七姊妹”之俗。在水稻揚花、秋風涼爽的月夜,男女青年集中在壹起,點上幾柱香,燒上幾張紙錢,由壹個或幾個男女青年用毛巾蒙住臉,坐在凳子上,由幾個人用簸箕煽風使其處於昏睡狀態,由壹人或數人與其對唱,謂之跳“稻花神”,據說人的靈魂受簸箕風煽以後可以升天,到祖先居住的地方去訪問,眾人可通過該人之口咨詢運程流年及婚嫁、姻緣等大事。

苗族的傳統樂器有哪些

管樂樂器:有蘆笙、芒筒、夜簫、姊妹簫、笛、嗩吶等。

弦樂樂器:多為伴奏樂器,主要有二胡、古瓢琴、月琴等。

打擊樂器:有銅鼓、木鼓和皮鼓。

蘆笙,是少數民族特別喜愛的壹種古老樂器之壹,是民族節日中必備的樂器。而蘆笙更是苗族傳統的簧管樂器,在苗族地區廣為流傳。蘆笙是苗族文化的壹種象征,苗族蘆笙在表演吹奏方面把詞、曲、舞三者融為壹體,保持了苗族歷史文化藝術的原始性、古樸性。

芒筒,是苗、侗、水、瑤等族單簧氣鳴樂器,又稱地筒、莽筒、蘆笙筒。苗語稱果董、董果木,意為筒筒蘆笙。侗語稱筒蔔、咚的,意為大竹筒。流行於貴州、廣西、湖南等省區。

夜簫,苗語稱“寥”,因多在夜間吹奏而得名,是苗族特有的單簧氣鳴樂器。它用無節的細竹管制成,管長50厘米左右,外徑約11毫米,內徑7毫米左右,管的下端開有4個音孔,上端為吹口,豎吹。在吹口的正面,開有壹個長方形缺口,為夾簧片用的,簧片多用薄竹片或蘆葦片做成。吹口的背面開有半弧形的缺口。吹奏時氣流自弧形缺口進入管內,振動簧片而發音。制作夜簫時,因所用竹材長短不壹,管徑大小有異,所以它也有高、中、低音之分,但由於簫管細小,只能輕輕吹奏,可吹出兩個八度音程。

  • 上一篇:舌尖上的寧夏:超級有特色的美食小吃,妳吃過幾種寧夏美食呢?
  • 下一篇:寶鏡紋像鬥紋壹樣的嗎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