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舞蹈作品喜鵲喳喳喳是用什麽明快

舞蹈作品喜鵲喳喳喳是用什麽明快

舞蹈作品喜鵲喳喳喳是用膠州秧歌明快。

秧歌(膠州秧歌),山東省膠州市傳統舞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壹。膠州秧歌是山東三大秧歌之壹,又稱“地秧歌”“耍秧歌”“蹺秧歌”“扭斷腰”“三道彎”等,流行於山東省膠州市東小屯村壹帶。膠州秧歌起源於清鹹豐年間。

據清代宋觀煒所作《秧歌詞》的描述推測,當時的膠州秧歌舞蹈動作、行當名稱、服裝道具等與現代基本相同。膠州秧歌基本動作主要有“翠花扭三步”“撇扇”“小扭”“棒花”“醜鼓八態”等,表演程序有“開場白”“跑場”“小戲”三部分。

跑場隊形有“十字梅”“四門鬥”“兩扇門”“正反挖心”“大擺隊”“繩子頭”等。其音樂由打擊樂、嗩吶牌子、民間小調三大部分組成。2006年5月20日,山東省膠州市申報的秧歌(膠州秧歌)經中華人民***和國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Ⅲ-2。

據史料記載,膠州秧歌的歷史與素有秧歌搖籃之稱的東小屯村建村歷史大致相同。《膠縣地名誌》載:“東小屯,相傳於明代張姓立村……”據《膠州簡誌》記載:“1764年,膠州包煙屯村(現馬店鎮東小屯村)趙、馬姓兩家,往關東逃荒途中,乞討賣唱,逐步形成壹種邊舞邊唱的形式。

返回關裏後,經多代相傳、改進,發展到1863年基本定型,舞蹈、唱腔均有壹定的程式性。”關於膠州秧歌起源於賣藝乞討的觀點,被膠州市文化局在《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申報書》中采納。

有壹部分學者認為膠州秧歌的形成與發展與膠州的地理、資源與經濟有關系。“唐武德六年(623年)在現膠州設立板橋鎮。北宋時期,板橋鎮海上貿易日益興盛,成為北方通向日本、高麗及東南亞諸國及西方的重要門戶。

板橋鎮成為當時北方的對外開放港口。”隨著港口貿易的發展與興盛,外來文化與膠州本土文化日益融合,壹些娛樂場所也應運而生。這些都成為膠州秧歌發展的重要條件。

  • 上一篇:肩周炎的中藥方劑
  • 下一篇:蘇聯為什麽要犧牲30萬人拿下柏林,真相妳真得懂嗎?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