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大家都好好的去學習,
太極拳真的能夠以柔克剛嗎?
本人見識不多,僅僅是從影視作品、網上及書本上了解的,談談自己的想法。
太極拳作為我國傳統的武術套路,自然有其獨特的地位,當然它的柔是建立在剛的基礎上,沒有剛,就無所謂柔,如果沒有以剛為基礎柔,那就是弱。太極拳在與傳統的武術對抗時,肯定有其優勢,這叫傳統對傳統。
如果太極拳和現代拳擊或者格鬥等對抗時,太極拳的柔就不壹定能戰勝現代拳擊或者格鬥的剛了,因為傳統的太極拳和現代拳擊或者格鬥的訓練目的、方法等等都是不同的,太極拳以健身強體為先,搏擊為次。而現代拳擊或者格鬥以搏擊為主,其最大的目的就是打擊對方,以擊倒對方為己任。
任何事情都有壹個度,所以太極拳的柔只有在壹定範圍或者說在某壹個領域內能夠克剛。超出壹定範圍或某壹個領域再談以柔克剛就顯得沒有什麽意義了!
波濤兇湧的巨浪難於沈下楛木壹根。萬法歸宗,得找對方法。法是所有拳種的根源,沒有法只能敗。
太極拳的文化就是以柔克剛
這裏有壹句太極拳的口訣為證
滾鉆掙裹,奇正相爭。
就是四兩撥千金,柔能克剛。
太極拳的打法,以靜制動,妳不動,我不動,妳要動,我先動。
靜觀其變,後發制人。
太極拳的寶典就是以柔克剛,這裏首先說明壹點,不是妳學了太極拳就能以柔克剛,取勝對方。妳必須得付出辛苦,把基本功和氣功練好,太極拳如果沒有基本功和氣功,那就是花架子,只能視為體操運動。
太極拳是內家功,內家功最重視的是基本功和氣功,以前,老師收徒弟,不經過三年的基本功,老師是不會教授太極拳給妳的,因為,妳沒有基本功就練不出好拳,沒有好功夫的徒弟,是有辱師門的。所以,老師嚴格育徒,徒弟們為了能名揚武林,太極拳代代相傳,發揚光大。
近年來,老年人為了健身,學習太極拳,可能對太極拳柔能克剛領會不透。
創立的原因,
壹說是:張三豐看見壹條蛇與貓鬥,蛇以靜制動,蓄勢待發,因而受到了啟發,發明了太極拳;
壹說是:張三豐夜夢天人教授他太極拳,在與五百多強盜妳死我活的打鬥中,用太極神功打死了幾十名強盜;
張三豐用的就是以柔克剛,他如果沒用以柔克剛,而是大家說的,用的是剛強,這裏就有了到底誰是騙子,誰是造謠者之說了,
顯然張三豐太極拳裏說的,以柔克剛是真實的,
而那些說的,不是以柔克剛之說,只能說是,說這話的人,可能是不懂道教,不懂以柔克剛,剛柔強弱,甚至根本就不懂,也不信;
如果張三豐用的是剛強的話,那老子在《道德經》中說的,剛強者死,柔弱者活,
就跟張三豐矛盾了,張三豐就成了第壹推翻《道德經》裏的以柔克剛的,以弱勝強的,這壹至理名言的人了,
可是張三豐絕對不是這種人,他是以柔克剛,以弱勝強的實踐者,踐行者,
誰否認了以柔克剛,可以說就是否認了整個道教,推翻了《道德經》裏的最核心的部分,
老子強調的,剛強者死,也就被反對太極拳裏的以柔克剛的人,給予無情地推翻了,
以柔克剛,在太極拳裏是貫穿始終的,是他的制勝理念,可以說是拳骨,核心,沒了他,在太極拳裏,就不叫做太極拳了,
山有道,路有長,壹心壹意幹事業;
跟人家爭高下,比雌雄,爭雄鬥狠,用剛強勝剛強,非要跟人家壹比高下,還振振有詞,本身就不是道教,更不是太極拳,是個標準的好戰分子,是個好鬥之徒,
也就是說,妳這樣,都不是太極中人了,還為太極拳爭什麽口袋?以輸贏來論妳是正宗?
綜上所述,太極拳以柔克剛是必須的,貫穿始終的,不可缺失的,否則就不是太極拳了。
回答完畢,謝謝閱讀,
太極拳的特點就是以柔克剛,就是以守為攻,就是以靜制動,就是後發制人。太極拳不是主動進攻型的拳種。圓,和,松,柔是太極拳的理念,故太極拳能修身養性。
以柔克剛也是太極拳的技術特點。它寓有幾層含義:力不如人以小博大;不搞硬碰以巧取勝;太極拳的壹種打法。運用此種方法需要高超的技藝,技術越好越能克動力量較大的對手,自己使用力量越小。反之,就不能達到以柔克剛的效果。如果功力不亞於對方,技術又好,那實戰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是的,回答完畢。
在絕對的力量面前,以柔克剛只是個偽命題。中國語言博大精深,因為後面還有,壹力降十會,身大力不虧。這也是為什麽搏擊比賽要分體重。太極拳已經經過多次實戰了,證明不能打,雷雷,馬保國還有很多太極大師已經驗證過。武術不是非要能打,強身健體同樣重要,看看好多太極大師,他們要比同齡人強的太多了,陳小旺大師70多歲了還可以打拳,這就說明太極的健身性!世界上有很多武術也分實戰和表演,例如:跆拳道,空手道等,它們對打的技術叫競技(組手),表演的叫品勢,型。
武術的發展壹定要競技,表演分開,分類,太極就屬於表演類!
太極拳以柔克剛的概率很低。
任何功夫都是人的應用,所以沒有壹個絕對的答案,更何況格鬥是動態的應答行為,取決於瞬間的戰機把握。
就以兩人同體重,心智都接近的情況下,太極拳想以柔克剛,很難做到。目前的賽事收集與互聯網視頻可查的資料進行談論,概論很低很低。
太極拳的理想戰況,是以柔克剛,借力打力,引進落空,避實進虛,這應是最高境界的打法,也是最完美不傷別人,不戰而屈人之兵的高境界。
舉壹個拳法為例,說明我的觀點,散打,拳擊,泰拳等搏擊,防守壹個直拳最好的辦法就是拍擊,對手的拳有多大,只要拍擊拳面積這麽大就可以了。動態圖片就是很好的例子,只要拍擋拳套那麽大的路線就可以了。然後回歸到肌肉的收縮狀態,又形成壹次最佳的發力。人體任何姿勢都是肌肉收縮到打開的壹個過程。
如果用太極拳的理念,纏繞,引進落空是理想的打法,但從肌肉的工作原理來說,太浪費時間,除非妳的功力素質比別人強很多。纏繞的線路是走圓圈,與直線比較會慢壹個節奏,妳看這位坐在櫈上的高手,如果為了安全這麽練習沒毛病,如果為了實戰,就是太理想化了。學學上面的動態圖,壹個直線煽他壹個耳光都幹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