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苗族分布在哪,從事什麽,有沒有語言文字,重大節日是什麽,有多少

苗族分布在哪,從事什麽,有沒有語言文字,重大節日是什麽,有多少

1、主要分布在貴州、湖南、雲南、重慶、廣西等省(區)。苗族聚居的苗嶺山脈和武陵山脈氣候溫和,山環水繞,大小田壩點綴其間。由於歷史災難,約有9成的苗族人口主要分布於中國,而在日本、越南、泰國、老撾、緬甸、美國、法國、澳大利亞等也有相當規模的苗族。

2、從事:農業、公務員、文學家、藝術家、政治家的人很多。

3、文字:

語言  苗語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苗語支。苗語大致可分為湘西、黔東和川黔滇三個大方言,7個次方言,18種土語。  湘西方言(東部方言)主要通行於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黔東北的松桃苗族自治縣,湖北的恩施、宣恩、來鳳、鶴峰和重慶的秀山、酉陽、彭水等縣,分5種土語;  黔東方言(中部方言)主要通行於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三江侗族自治縣,湖南的靖州、會同等縣,貴州安順地區和黔西南、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部分苗族中,分5種土語;  川黔滇方言(西部方言)主要通行於貴州中部、西部、南部、北部和川南、貴北以及雲南全省,分8種土語;  此外,還有部分苗族操漢語、侗語、瑤語、布依語、壯語等其他民族語言。苗語的方言、次方言和土語盡管存在著壹些差異,但相通部分仍占60%以上。文字  傳說苗族古代曾有文字,後來失傳,這些傳說如今已難以考證。20世紀初,壹些苗族知識分子為發展苗族文化教育,創制了壹些方言文字,如湘西石板塘創制的方塊苗文、石啟貴創制的速記苗文,貴州松桃龍紹華運用國際音標編制的苗文課本,等等。壹些外國傳教士為了傳教的需要也創制了壹些苗文。但是這些苗文因種種條件的限制,未能在苗族群眾中推行。  《苗族古歌》記載了苗族先民因逃避戰爭與民族文化遷徙秘密等易暴露於敵人,不得不將文字焚燒,抹去,當僅有的那些為數不多的知識分子去世後,文字也隨之丟失,留下的只有那寫在衣服上的文字。20世紀50年代後期苗族又開始創制了拉丁化拼音文字。現今大部分人通用漢文。 苗族的音樂舞蹈歷史悠久,群眾喜愛的蘆笙舞,技藝很高。  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組織大批包括苗族學者在內的苗語語文學家,對全國苗語進行了普查研究,改革了“老苗文”,另外創制了東部、中部、西部三種方言的拉丁拼音苗文,並在苗族群眾中推廣使用。  此外東南亞苗族使用法國傳教士發明的壹種拉丁拼音苗文,後來逐漸發展為“國際苗文”。  如今很多苗族人對拉丁苗文抱有排斥態度,更傾向於用漢字諧音來表達苗語。但是用漢字不但不能準確地表示苗語的發音,而且其實質也是在用漢字拼音來表示苗語,出現這種舍近求遠的情況和中國苗族更習慣於方塊字有關。但如今苗語傳承使命迫在眉睫,拉丁苗文無疑是當前最直觀、便捷且能準確表示苗語發音的文字。  4、節日:  苗族節日較多,較隆重的有招龍節、苗年節、牯藏節、吃新節、爬坡節等。  苗族是壹個富有古老文明、講究禮儀的民族,歲時節慶獨特鮮明。苗族傳統節慶按功能含義分為:⒈農事活動節慶;⒉物質交流節慶;⒊男女社交、戀愛、擇偶節慶;⒋祭祀性節慶;⒌紀念性、慶賀性節慶。按時序分,壹歲分十二個月,每月都有壹個以上的節慶日。  動月(鼠或子月)1—15日(第壹個子日至第二個寅日)為玩年節,其中第1個子日為天歲節,苗人不出門(遠門);第1個醜日是地歲節,第1個醜日至第2個醜日(2—14日)期間,人們紛紛走親訪友、互賀新歲、男女對歌、玩龍燈、獅子等;第2個寅日(15日)為尾巴年(燒龍燈)。偏月(牛月或醜月)第壹個醜日為社日,亦稱龍頭節,苗人祭土地神,接龍、安龍(苗語染戎)。1月(虎月或寅月)的第壹個寅日為物質交流、男女社交節(華夏稱為三月三街節)。2月(兔月或卯月)的第壹個未日為牛王節(華夏稱四月八日)、男女社交櫻桃會、佛生日。3月(龍月或辰月)的第壹個辰日、第二個寅日分別為小端午節和大端午節,其中小端午節後來為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羋姓屈氏),亦稱屈原節、歌師節。4月(蛇月或巳月)的第 1個巳日為降龍節(華夏稱為六月六、六月場)、吃新節(大麥熟)。5月(馬月或午月)的第1個子日是小年節(苗語稱七姊妹,即北鬥七星)。6月(羊月或未月)的第2個寅日為鴨節,第2個辰日為趕秋節。7月(猴月或申月)的第1個申日為酒節(糯稻收割釀制甜酒、米酒)。8月(雞月或酉月)為祭祀節(主要進行椎牛、吃豬、跳香、還儺願、安龍等祭祖祀魂活動)。9月(狗月或戌 月)狩獵節,擇日祭梅山三神,開始狩獵。10月(豬月或亥月)卯日、午日為吃豬泡湯節(殺年豬),竈神節(祭竈神),除夕夜(大年夜,漢籍稱苗人十月過年)。  除此之外,苗族因支系不同以及地域文化差異,還具有本地方本支系的壹些獨具特色的節日,諸如花山節等。  5、人口:在2010年中國人口普查中,中國苗族總人口為9426007人。  資料來源:/view/2725.htm?fr=aladdin#4

  • 上一篇:舞獅制作工藝
  • 下一篇:荊楚成語故事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