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刺繡最常見的針法有哪些介紹如下:
苗族刺繡最常見的針法有三種:劈線繡、鎖繡和戳繡。
苗繡是指中國苗族民間傳承的刺繡技藝。流傳在貴州省雷山縣、貴陽市、劍河縣等地的苗繡有著不同的形式與風格。苗族的刺繡藝術,是苗族歷史文化中特有的表現形式之壹,是苗族婦女勤勞智慧的結晶。苗家婦女擅長紡織和刺繡,清《開化府誌》、《廣南府誌》、民國《馬關縣誌》、《邱北縣誌》都記載有苗族婦女“能織苗錦”之句。
2006年5月20日,苗繡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繡以居住在沅江流域、烏江流域的六蠻、七戎的蠻氏為主體,其鑿花、繡花、織花技藝向幻想的藝術境界發展,保持了濮人後裔挑花、繡花、織花的對稱圖案格局,形成苗繡、苗錦風格。
苗繡針腳大體可分為繡、插、捆、灑、點、挑、串七種。大面積以繡針平繡,其中需要顯出深淺色調的,則用插針,將彩色深淺不同插進去,形成幾種色彩的連結平面;需要顯出立體感的地方,則使用捆針,使其形體在繡面上突出來。
繡面上需要顯出立體感的細小部分,則使用灑針、點針和挑針。繡料正面和背面需要顯出壹致效果的,則采用串針。壹幅繡品,常綜合運用幾種針腳,或配合粘花、貼花、補花和堆花等手法來完成。
苗繡的色調亦帶有強烈的誇張色彩,它常不按照真實物體的顏色配色,而是按其氏族的審美要求,大膽而靈活的加以運用;其色彩講究冷暖的對比,註重在強烈的對比之中取的壹種色彩美的協調,造成壹種古樸又絢麗多彩的效果。
苗繡的歷史淵源悠久,其裝飾紋樣的誇張變形,既著意於生氣勃勃的客觀對象的表現,又夢境般的幻想色彩;針法豐富多變,色調古樸協調而又鮮艷明麗。這些,都使苗繡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這也正是這種不同於其他兄弟民族的強烈的壹是個性,使苗繡成為我國裝飾藝術園地裏的壹朵奇葩,給這壹園地增添了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