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苗族傳統節日。流行於敘永、古藺壹帶。每年農歷二月十三日和七月三日舉行兩次。關於趕苗場的起源,相傳是苗族人在壹次起義失敗後形成的。官府不讓他們聯聚會。人們便以到場壩吹蘆笙娛樂為名,秘密聯系,後來逐漸演變為固定的節日。
苗族節日二:贈帶節
流行於敘永縣下東壹帶。每年農歷二月初五日舉行。屆時,方圓數十裏的青年男女。如雙方中意,便可互贈腰帶,作為訂婚禮物。事後反悔者,可索回腰帶,解除關系。
苗族節日三:羊馬節
流行於秀山縣龍池、石堤壹帶。每年農歷四月二十六至二十八日舉行。屆時,人們殺豬宰羊,請客送禮,隆重慶祝節日。
苗族節日四:趕秋節
流傳天秀山縣。每年立秋日舉行。屆時,人們從四面八方湧向集會地點,參加和觀看打秋千、舞獅子、玩龍燈、上刀梯等活動。關於趕夥節的起源,傳說是古時候壹個聰明的小夥子,為民尋找心愛的姑娘,便將壹人坐的秋千改制成八人坐的秋千,吸引遠近的人們都來蕩秋千。在秋千場上,他終於找到了心愛的姑娘。從那以後,每年秋天人們都要聚到壹起蕩秋千。年復壹年,便形成為趕秋。
苗族節日五:苗年
苗年,苗語稱“能釀”,是苗族人民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各地過苗年的日期不甚統壹,在融水苗族中以農歷十壹月三十日為除夕,次日起為過年,過這壹苗年的人口最多,地域最廣。
苗年的民俗活動很豐富,主要有祭祀祖先,吹蘆笙踩堂,走寨結同年。蘆笙踩堂在本寨蘆笙堂舉行,男吹女踩,男女都參加。先由小蘆笙手吹出壹陣短促的笙曲,接著大小笙手壹起吹奏,姑娘們則穿著百鳥衣,戴著銀首飾,銀花冠翩翩起舞,銀佩的脆響和著笙歌,交織成節日動人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