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文化是中國制茶、飲茶的文化,中國的茶文化與歐美或日本的茶文化的分別很大,飲茶始於中國。下面是我為妳整理的茶文化電子板報的內容,希望對您有用。
茶文化電子板報的內容茶文化三大核心:茶道、茶德、茶藝。
茶文化意為飲茶活動過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聯、茶書、茶具、茶畫、茶學、茶故事、茶藝等等。茶文化起源地為中國。中國是茶的故鄉,漢族人飲茶,據說始於神農時代,少說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現在,中國漢族同胞還有民以茶代禮的風俗。
茶道,就是品賞茶的美感之道。茶道亦被視為壹種烹茶飲茶的生活藝術,壹種以茶為媒的生活禮儀,壹種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它通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增進友誼,美心修德,學習禮法,領略傳統美德,是很有益的壹種和美儀式。喝茶能靜心、靜神,有助於陶冶情操、去除雜念。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
茶有八德?康、樂、甘、香、和、清、敬、美。?茶德?的概念自唐代從中國傳播到日本、韓國等,豐富了這些國家的茶文化內涵。
茶藝是壹種文化。茶藝在漢族優秀文化的基礎上又廣泛吸收和借鑒了其它藝術形式,並擴展到文學、藝術等領域,形成了具有濃厚民族特色的漢族茶文化。是包括茶葉品評技法和藝術操作手段的鑒賞以及品茗美好環境的領略等整個品茶過程的美好意境,其過程體現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統壹,是飲茶活動過程中形成的文化現象。
茶文化的的內容首先,是要研究中國的茶藝。所謂茶藝,不僅僅指是點茶技法,而包括整個飲茶過程的美學意境。中國歷史上,真的茶人是很懂品飲藝術的,講究選茗、蓄水、備具、烹煮、品飲,整個過程不是簡單的程式,而包含著藝術精神。茶,要求名山之茶,清明前茶。茶芽不僅要鮮嫩,而且根據形狀起上許多美妙的名稱,引起人美的想象。
壹芽為蓮蕊?,二芽稱旗槍,三芽叫雀舌?。其中,既包含有自然科學的道理,又有人們對天地、山水等大自然的情感和美學的意境。水,講泉水、江水、井水,甚至直接取天然雨露,稱無根水,同樣要求自然與精神的和諧壹致。茶具,不僅工藝化,而且包含有許多文化含義。烹茶的過程也被藝術化了,人們觀其色,嗅其味,從水火相濟,物質變換中體味五行協調,相互轉化的微妙玄機。至於品飲過程,便更有講究,如何點茶,行何禮儀,賓主之情,茶朋之誼,要盡在其中玩味。因此,對飲茶環境,是十分註意的,或是江畔松石之下,或是清幽茶寮之中,或是朝廷文事茶宴,或是市中茶坊,路旁茶肆,等等,不同壞境飲茶會產生不同的意境和效果。這個過程,被稱之為茶藝。也就是說,要從美學觀點上來對待飲茶。
中國人飲茶,不僅要追求美的享受,還要以茶培養、修煉自己的精神道德。在各種飲茶活動中去協調入際關系,求得自己思想的自潔、自省,也溝通彼此的情感。以茶雅誌,以茶交友,以茶敬賓等,便都屬於這個範疇。通過飲茶,佛家的禪機,道家的清寂,儒家的中庸與和諧,都能逐漸滲透在其中。通過長期實踐,人們把這些思悟過程用壹定儀式來表現,這便是茶儀、茶禮。
茶藝與飲茶的精神內容、禮儀形式交融結合,使茶人得其道,悟其理,求得主觀與客觀,精神與物質,個人與群體,人類與自然、宇宙和諧統壹的大道,這便是中國人所說的茶道了。中國人不輕易言道,飲茶而稱之為道,這就是說,已悟到它的機理、真諦。讀至此,也許人們會說:妳把茶說玄了,哪有這樣高深的東西?但如果妳能認真讀下這本書去,真正領會中國歷史上的茶文化精神,就會感到筆者此論並不為過。 茶道既行,便又深入到各階層人民的生活之中。於是產生宮廷茶文化、文人士大夫茶文化、道家茶文化、佛家茶文化、市民茶文化、民間各種茶的禮俗、習慣。表現形式盡管不同,但都包括著中國茶道的基本精神。
茶又與其他文化相結合,派生出許多與茶相關的文化。茶的交易中出現茶法、茶榷、茶馬互市,既包括法律,又涉及經濟。文人飲茶,吟詩、作畫;民間采茶出現茶歌、茶舞;茶的故事、傳說也應運而出。於是茶又與文學、藝術相結合,出現茶文學、茶藝術。隨著各種茶肆、茶坊、茶樓、茶館的出現,茶建築也成為壹門特殊的學問。而在各種茶儀、茶禮中,又與禮制,甚至政治相聯系。茶,成為中國人社會交往的重要手段,妳又可以從心理學、社會學角度去看待飲茶。茶走向世界,又是國際經濟、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內容。
茶文化的基本概況茶文化產生之初是由儒家積極入世的思想開始的。兩晉北朝時,壹些有眼光的政治家便提出"以茶養廉",以對抗當時的奢侈之風。魏晉以來,天下騷亂,文人無以匡世,漸興清淡之風。這些人終日高談闊論,必有助興之物,於是多興飲宴,所以最初的清淡家多酒徒。如:竹林七賢。後來清淡之風發展到壹般文人,但能豪飲終日不醉的畢竟是少數,而茶則可長飲且始終保持清醒,於是清淡家們就轉向好茶。所以後期出現了許多茶人。
在我國的唐朝時期,疆域廣闊,註重對外交往。長安是當時的政治、文化中心,中國茶文化正是在這種大氣候下形成的。茶文化的形成還與當時佛教的發展,科舉制度,詩風大盛,貢茶的興起,禁酒有關。唐朝陸羽自成壹套的茶學、茶藝、茶道思想,及其所著《茶經》,是壹個劃時代的標誌。《茶經》非僅述茶,而是把諸家精華及詩人的氣質和藝術思想滲透其中,奠定了中國茶文化的理論基礎。
唐朝是以僧人、道士、文人為主的茶文化,而宋朝則進壹步向上向下拓展。宋朝人拓寬了茶文化的社會層面和文化形式,茶事十分興旺,但茶藝走向繁復、瑣碎、奢侈,失去了唐朝茶文化的思想精神。元朝時,北方民族雖嗜茶,但對宋人繁瑣的茶藝不耐煩。文人也無心以茶事表現自己的風流倜儻,而希望在茶中表現自己的清節,磨練自己的意誌。在茶文化中這兩種思潮卻暗暗契合,即茶藝簡約,返樸歸真。在由元到明朝中期的茶文化形式相近,壹是茶藝簡約化;二是茶文化精神與自然契合,以茶表現自己的苦節。晚明到清初,精細的茶文化再次出現,制茶、烹飲雖未回到宋人的繁瑣,但茶風趨向纖弱,不少茶人甚至終身生泡在茶裏,出現了玩物喪誌的傾向。
如今,茶已發展成為風靡世界的三大無酒精飲料之壹,飲茶嗜好遍及全球。在英國,茶被視為美容、養顏的飲料,從宮廷傳到民間後形成了喝早茶、午後茶的時尚習俗,博學的勃萊迪牧師稱茶為:"健康之液,靈魂之飲"。在法國人眼裏,茶是"最溫柔、最浪漫、最富有詩意的飲品"。在日本,茶不僅被視為是"萬病之藥",是"原子時代的飲料",而且在日本人在長期的飲茶實踐中,使飲茶脫離了日常物質生活需要的範圍,發展升華為壹種優雅的文化藝能--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