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茶的八德勵誌或哲理的小故事

茶的八德勵誌或哲理的小故事

 茶德是什麽?以茶聯的集大成者《百茶聯》原創作者在天的觀點最具代表性,受到當今茶人的廣泛認同。茶有八德?康、樂、甘、香、和、清、敬、美。?茶德?的概念自唐代從中國傳播到日本、韓國等,豐富了這些國家的茶文化內涵。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茶的八德勵誌或哲理的小故事,供大家參閱!

 茶的八德勵誌或哲理的小故事:茶之道,心道也

 經歷了人生的沈浮,品嘗了人間的五味,縱觀了人世的百態,放下了人性的妄念,才開始慢慢的品出茶的味道來。?題記 茶乃心道。初始飲茶的人,因為不韻此道,壹般會選擇綠茶,品出的是青澀之苦;喝得久了,不耐苦澀,便會選擇烏龍茶,味較重而少苦澀,不寒不熱,似乎很符合中庸之道;經歷的多了,如同對生活的品味,越來越喜歡厚重,所以又選擇了醇香的紅茶;隨著鬥轉星移,壹切都看淡了,又開始漸漸的喜歡起綠茶的清香來。

 歸於平淡,道之根本。?自然崇儉?是中國茶道人格上的最高準則。也就是老子所說的?復歸於樸?。茶道如此、人生如此、宇宙間萬事萬物變化的法則亦是如此。近代凱亞有雲:? 我國茶道及其審美文化的壹大傳統特色,即乃簡約之美也。簡者,簡易也;約者,儉約也。啜茗之道,歷來皆宜乎簡易,而不宜乎繁難;宜乎儉約,而不宜乎奢糜。不論古今中外,斯理皆壹也。? 清代茶人陸次雲論茶有曰:?龍井真者,甘香如蘭,幽而不冽,啜之淡然,似乎無味。飲過之後,覺有壹種太和之氣,彌淪乎齒頰之間,此無味之味,乃至味也。?陸羽在《茶經》中則提出:?茶之為用,味至寒,為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人生如茶,無味之味才是真滋味,平淡之極方顯神奇。道法自然,方可獲得人生的和諧與寧靜;崇尚簡約,方可獲得人生的圓融與樸真。只有如此心淡之人,方可品出茶茗的真味,方可體會人生的真諦。

 俗話說得好:大俗才是大雅。有人以為喝茶需在幽靜的場所裏,有端莊的茶藝師,配以精美茶具,再聽上壹曲佛音,方為高雅,似乎超脫。孰不知,用大茶壺、大碗茶來蕩滌塵埃,豈不是更爽乎。由講究到隨意,由繁雜到簡約,可能更要接近禪茶的意境了。若捧壹壺清茗,淡然的飲於喧囂的市井間,那將是壹種何等的修為!?詩僧皎然說的好:?壹飲滌昏寐,情思朗爽滿天地。再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輕塵。三飲便得道,何須苦心破煩惱。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飲酒多自欺。 ?在詩人的境界裏,我們看到了:茶隨心而定,心因茶而清。沈浸在這樣如茶的世界裏,壹切都是那樣的泰然與祥和,人生若是如此,還有什麽煩惱不可解除,還有什麽事情可以去計較的呢?

 茶本是通靈之神物,集天地日月、山川雨露之精氣修煉而成。在大自然的輪回中,只是因為人們的喜愛,便以感恩的心態存留於世。所以,茶又是聖潔之品,只有相知的人,才可以擁有。在茶與水的結合當中,我們看到了茶的淡定與自我犧牲,並在這犧牲當中展現了自身的價值,我們同時也看到了水的熱情與包容,是這種包容,成就了茶的天然神韻與芳香。

 茶者,藥也。《神農本草經》記載:?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解之?。所以,陸羽《茶經》稱?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即是為藥,不可不慎。要因其人、順其時、應其心而用之,才不會違背在天倡導的?康、樂、甘、香,和、清、敬、美?之八德之美。凡人用之,雖是附庸了風雅,淺薄了茶的清名,倒

 也是可以解藥食之毒,更是能解其心毒,況功高之處在於?正其心?也 。聖人用之,那正如盧仝所述:?壹碗喉吻潤,兩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茶可道,非常道。聖人之道,亦仝於茶道也。茶道三昧,茶之道,在於心境的平和;茶道凡塵,茶之道,在於壺小乾坤大;茶道歸壹,茶之道,在於從無處來,到無處去;茶道無形,茶之道,在於心裏有茶皆是茶。此乃茶之心道,亦茶之?正道?耳。

 有道是:

 壹盞翠綠將心醉,不問紅塵是與非;

 人生若此虛靜處,舍得神仙復何求?

 第壹抹春痕

 翻翻日歷,算算節令,數數日子,天寒地凍的冬季本該漸行漸遠,風和日麗的春天早該來臨。盼春的我迫不及待地離開溫暖的火爐,推開塵封壹季的窗戶。可是,天空依舊陰淒淒的;氣候依舊冰冷徹骨;風聲依舊虎吼狼嚎;太陽依舊病懨懨的,感覺依舊是冬天。哪裏有壹絲春天的跡象?哪裏有壹點春天的味道?哪裏有壹縷春天的色彩?我對?四季更替?這個亙古不變的自然規律產生了疑惑。甚至有壹種被欺騙的小小的不快。

 細心的媽媽似乎覺察到了我的心思,說:?春天真的來了,

 可是整天呆在家裏的人是感受不到春天的。到大自然中去吧,那才是春天的世界。?

 於是,我裹著厚厚的羽絨服去大自然踏尋春天。悠然穿行於蜿蜒盤旋的山間小徑上,舉目遠眺,滿目的灰褐枯黃,呈現壹派落魄蕭條的景象;環顧四周,光禿禿的樹木在寒風中痛苦嗚咽;枯葉像折了翅膀的蝴蝶零落壹地;小草幹枯焦黃頹敗匍匐在地上。引發了多愁善感的我內心無限的失望和惆悵。唉,春天到底在哪裏呢?

 我決定停下來歇壹歇,忽然感到壹股淡淡的、淺淺的、若有若無的清香在空氣中微微蕩漾。這種清香給人的感覺是輕輕地 ,小心地呵護著脆弱的鼻翼,生怕香味太濃香破了鼻子,多麽善解人意的香味啊!我尋著清香放眼開去,原來是懸崖邊的壹堆枯草叢中,掩映著壹株金燦燦的黃花,像壹個古典的靜女亭亭玉立,搖曳生姿,弱不經風。生在鄉村長在鄉村的我,準確地判斷這是迎春花,這壹陣陣清香就是從這裏散發出來的。如果不細心觀察,是很難發現的。眾裏尋它千百度,驀然回首,它卻在眼前,宛如壹首唐詩壹闕宋詞在春寒料峭的臘月傲然綻放。成為這灰黃蒼茫天地間的壹抹亮色;成為我焦燥不安的心情最好的撫慰劑;成為大自然的第壹抹春痕。

 我壹邊慶幸自己沒有錯過這第壹抹春痕,壹邊懷著激動的心情飛奔到金黃的迎春花身旁。褐黃泛青的枝幹呈拱形下垂,這是壹種優雅含蓄的姿勢。枝幹芊細修長,好像瘦瘦的筋骨,宛若細

 長的手臂,仿佛大海裏八爪魚的觸角。呈卵狀橢圓形的葉蒼翠茂密,隱隱透出鐵銹色的小斑點,也許是歷經了無數的坎坷和滄桑的緣故吧!花朵形態各異,有的還是硬硬的青花蕾,上端隱隱透出點點嫩黃,下端嫩綠如翡翠鉆石般美麗嬌嫩。有的含苞待放,花苞小小的,圓圓的,鼓鼓的,猶如姑娘衣服上的盤花紐扣。有的剛剛綻放,似壹個害羞的淑女,猶抱琵琶半遮面,不肯露真顏。有的完全綻放,盡情舒展著六片薄如蟬翼的黃瓣,好像壹把把撐開的小傘;宛如壹個個仰天吹奏的小喇叭;如同壹只只上檔次的高腳金杯。每壹朵花都精致輕盈,每壹朵花都玲瓏剔透,每壹朵花都鮮嫩潔凈,惹得我無限憐愛。並且地上沒有壹朵落花,讓我體驗到了它旺盛蓬勃的生命力,絲毫沒有雕零衰敗之感。我豁然開朗,春天真的來了,就藏在這迎春花裏,而我是這第壹抹春痕的主人。驀然間,心情分外愉悅。

 眼前的第壹抹春痕,不知醉倒了多少才華橫溢的詩人,洋溢著多少寧靜和諧的詩情,創造出多少千古流傳的浪漫詩篇,成就了多少文明古國的優美詩行。喜歡唐朝白居易贊嘆它身姿的曼妙 ?金英翠萼帶春寒,黃色花中有幾般?憑君語向遊人道,莫作蔓菁花眼看?。喜歡宋朝韓琦描摹它飄逸的神韻?覆闌纖弱綠條長,帶雪沖寒折嫩黃。迎得春來非自足,百花千卉***芬芳"。喜歡清朝王夫之佩服它不畏嚴寒的氣節?玉峰疑菡萏,絳佩詎辛夷;蝶醒初春裏,香尋未綻時?。最愛當代江澍淵歌頌它蓬勃的生命?柔枝垂披綴金黃,冰消雪融顯榮光,當代春風和暖萌綠葉,迎得百。

 茶的八德勵誌或哲理的小故事:茶道是茶文化的靈魂

 何謂"茶道"?"茶道,造時精,藏時燥,泡時潔。精、燥、潔,茶道盡矣。"(明張源《茶錄》) 這是壹個方面。更為重要的另壹方面,就是"以茶載道", "道"寓於茗飲之中。茶道源於中國,它是茶文化的核心和靈魂,是指導茶文化活動的最高原則。修煉身心是茶道的第壹目的。大益吳遠之在《茶道》中倡導"精行儉德",概括了茶道的精蘊,體現了陸羽茶道的精神。

 大益吳遠之把飲茶這壹物質生活,導向重視入文精神及心靈升華的新境界,把人生理想和價值評判貫徹於茶事的過程。唐末劉貞亮的《茶十德》中,提出了"以茶利禮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誌"、"以茶可行道",發揚了前朝的茶道精神。此後壹千多年間,歷代都對"唐茶道"作了補充和完善。中國茶道是以中國古代哲學精髓為指導思想,根植於華夏優秀傳統文化沃土之中,並以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為追求目標。

 飲茶始於中國。茶葉沖以煮沸的清水,順乎自然,清飲雅嘗,尋求茶的固有之味,重在意境,這是茶的中式品茶的特點。同樣質量的茶葉,如用水不同、茶具不同或沖泡技術不壹,泡出的茶湯會有不同的效果。中國自古以來就十分講究茶的沖泡,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泡好茶,要了解各類茶葉的特點,掌握科學的沖泡技術,使茶葉的固有品質能充分地表現出來。

 古人為了修德悟道,把茶道豐富而深邃的精神內容,用精煉的哲學語言概括成"五德"、"八德"乃至"十德",使人易於理解和踐行。如前賢把"清、和、儉、怡、健"五字濃縮於茶道中,以茶修德,以茶表德,陶冶人們的淡泊、博愛、謙和、善美和剛強的襟懷。概言之,大益吳遠之提到,中國茶道就是飲茶之道(品茗的藝術)和飲茶修道(怡情養性,熏陶德化)的統壹,是茶事與文化、修養與教化的統壹。

 茶的八德勵誌或哲理的小故事:茶文化

 茶文化知識體系

 第壹章:緒論

 第二章:茶的起源、發展與傳播

 茶的起源與發展從茶樹的自然分布、地質變遷、茶樹的進化類型來看,茶樹的起源是在中國。但是也有印度說、無名高地說與二元說。茶在最初神農時期是以藥用的。到來先秦時期,茶作為宮廷貢品,開始了茶的日常飲用。到了漢魏時期,茶開始走向市場,成為商品。到了西晉,茶就已經發展成為當時最為流行的飲料了。如今,茶更是百姓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東西。

 第三章:茶葉的分類與加工

 分類:歐洲把茶葉按商品特性分為紅茶、烏龍茶、綠茶三大類。日本則按茶葉發酵程度不同分為不發酵茶、半發酵茶、全發酵茶。我國茶葉分類是比較理想的分類方法,它是按照初加工時茶樹鮮葉是否經過酶性氧化以及酶性氧化的程度分為綠茶、黃茶、黑茶、白茶、烏龍茶(青茶)、紅茶。

 加工:綠茶的加工工藝:鮮葉處理(攤放)?殺青?揉撚?幹燥。殺青的溫度壹般要大於80攝氏度。紅茶的加工工藝:鮮葉處理(萎雕)?揉撚?發酵?幹燥。烏龍茶的加工工藝:萎雕?做青?殺青?揉撚?幹燥。普洱茶的加工工藝:攤放?殺青?揉撚?渥堆?幹燥。普洱茶陳化10?20年味道更佳(存放條件適合的情況下)。

 第四章:茶與健康

 《神農本草》:?茶苦味,飲之使人溢思,少臥,輕身,名目。?現代科學也證明了茶的藥用價值,檢驗出茶中具有多種成分,如茶多酚、維生素、氨基酸、生物堿等物質,其功能有延緩衰老,延緩香煙毒害,醒腦提神,美容護膚,抑制和抵抗病毒菌,預防和抗癌等功效。飲茶壹般是有益無害的。(註:醫生指定不能飲茶者或服藥者不能飲茶)

 第五、六章:茶葉審評基礎知識及品飲藝術

 茶葉審評是壹項專業技術含量非常高的工作。其對審評的內外環境要求特別嚴格,壹般有專門的審評室。所借助的工具雖然普通但是要求也不能隨便,壹般也有專門的工具。?器為茶之父,水為茶之母。?壹杯好喝的茶不但取決於茶葉的品質,所選用的泡茶器材和水也同樣重要。泡茶用的水有多樣,有泉水、自來水、蒸餾水、湖水等。不同的茶沖泡時其茶水比和泡茶時間也不盡相同,如紅茶的茶水比是1:50,烏龍茶的茶水比是1:22。泡茶時間為2?10分鐘不等,壹般為5分鐘。無論是審評茶葉還是審評茶水都離不開人的嗅覺、味覺、視覺與觸覺等來

 審評茶的色、香、味、形而對茶進行評價。不同的茶有不同的泡法,因而也有不同的特點,如綠茶是清湯綠葉,而紅茶則是紅湯紅葉。

 茶的審評壹定要人出自真心需要人的定力和道德。

 第七章:我國的茶俗文化

 客來敬茶,壹直是中國人對待客人的壹種基本禮儀。然而,不同的民族也有不同的飲茶方式。如漢族的清飲,閩臺婚俗的?茶禮?,北京的大碗茶,蒙古族的奶茶,白族的三道茶,藏族的酥油茶等。而無我茶會則更能體現中國人喝茶與待客之道無尊卑之心的飲茶方式與精神。

 第八章:茶道與茶藝

 茶道是茶文化的精髓,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壹部分。茶文化貫穿於儒、佛、道等傳統文化之中。首先,茶文化與儒家思想的關系。以孔孟為代表的儒教是中華文化的根源。儒家思想主要講的是倫理教育,強調人與人的關系。如孔子思想:仁、禮、中庸。禮(倫理規範)包括五倫、五常(仁義禮智信)、四維(禮義廉恥)八德(孝悌忠信,仁愛和平)。中庸更是為人的最高原則。而茶文化則直接或間接地射出儒家思想的仁、禮、中庸等核心內容。第二,茶文化與道家思想的關系。道家思想是以老子與莊子為代表,其根本思想是?壹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強調?天人合壹?。而茶道也強調?道法自然?,茶道是自然大道的壹部分。第三,茶文化與佛家思想的關系。佛教的創始人是釋迦牟尼佛。真正的佛教諸惡不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目前也有幾種非正宗的佛教存在。如宗教佛教,旅遊佛教,企業佛教,甚至有以佛教為名而無惡不作的邪教。茶道與真正佛教的禪道合成?茶禪壹味?。

 總的來說儒、佛、道是壹體的,都包括倫理、道德、因果、哲學、科學、智慧的教育。唐朝少林寺的壹塊碑?混元三教九流圖贊更是體現了三教九流是壹家。

 中國茶藝與茶德:目前國內的茶藝可分為傳統茶藝,加工整理,仿古創新三種。傳統茶藝有1、功夫茶2、蓋碗茶3、綠茶玻璃杯沖泡法。而茶德是指?廉、美、和、敬。?

 茶文化心得體會

 悠悠五千年多年,中國茶文化從神農時代開始延續至今已經擁有五千多年的歷史了。隨著歷史的發展與進步,茶從開始的藥用到宮廷的貢品再到今天,茶已經普及到尋常百姓家了。中國壹直有禮儀之邦之稱,而茶則是中國人待客必不可少的物品。中國的茶與中國的瓷器在世界具有同等的聲譽。茶同樣也融入了中國傳統文化當中。所以學習茶文化也必須要了解中國其他的傳統文化。學習中國的傳統文化的目的是弘揚中華文化,用傳統文化來熏陶自己。而在茶文化的課堂主要是學習中華文化的做人理念。《中庸》中說?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交往是五項天下通行的大道理。智、仁、勇這三條是天下通行的大德。?無論過去還是現在,我們也都在強調君臣有義,父子有親,夫婦有別,兄弟有序,朋友有信。倘若這個社會君臣無義,那麽君臣之間就可能陷入對權力的爭奪而搞得民不聊生;如果父子不相親,那麽父子就可能反目成仇;夫婦無別,家庭也就不再安寧;兄弟無序也就容易手足相殘;朋友交往沒有信用,那麽人與人就無法再交往。這時天下人將會陷入永無休止的戰爭、孤獨黑暗的世界。這樣的人類社會也就難

 以再發展下去了。

 我認為,人要做到這五項天下通行的大道理並不難。首先,我們要從小做到對父母有感恩的心,與兄弟姐妹和睦相處。那麽我們的心態就不會變邪惡,從而做到其他方面的大道理。李毓秀所撰寫的《弟子規》是壹本人人必讀的經典。只要每個孩子都能得到《弟子規》的教育並真正篤行的話,那麽孩子長大成人就能做到五項天下通行的大道理了。

 老師經常對我們說,來到這個課堂就拋開昔日的壹切煩惱安心地上課。的確,無論是茶文化還是其他方面的傳統文化,它都有修身養性的教育。茶道教育我們帶著壹顆感恩的心去品茶、喝茶,以品茶的方式去品味生活;儒家思想則教育我們仁、禮、中庸;佛家教育我們?禪?的道理等。可見,中華的傳統文化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也許這就是它能流傳幾千年而不衰的原因吧。除此之外,我們古人所發明的文言文也是炎黃子孫智慧的體現。文言文作為文化傳承的載體,是它把我們的傳統文化傳承至今。沒有文言文,古中國的文化也就像其他三大文明古國的文化壹樣在這世界銷聲匿跡。所以,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同時也應該學習文言文。

 學習茶文化,壹些歷史人物也是不可忽略的。被稱為茶聖的陸羽所撰寫的《茶經》是中國茶發展的經典濃縮。陸羽對中國茶文化的發展所作出的貢獻壹直為世人所贊賞。宋徽宗的《大觀茶論》同樣是壹本經典之作,但是他卻為此而成為亡國之君(註:由於歷史的諸多原因,宋徽宗並非僅僅是因為愛茶而亡國),最後屍寒他鄉。而我們也應該註意切勿玩物喪誌。

 學習茶文化確實讓人受益良多。上這樣的課,接受傳統文化精髓的熏陶,把壹周以來學習和工作所積累的壓力和煩惱在這裏側地地消除,那是人生的壹種享受。人生最重要的壹部分也就是接受良好文化的教育來改變人生。在課堂上老師說過每壹天都有四個季節,從早晨3點到9點是壹天的春季。俗話說?壹年之計在於春?,而我們往往會忽略了這個重要的季節,在夢幻中度過。想想也有道理。從此,我也不再放過那充滿清新的空氣,生機勃勃的早晨了。每天天壹亮我就起床。當我走出門口的那壹刻我驚呆了,原來小鳥們比我起得更早。它們在?春天?的氣息裏歡歌笑舞,聲音是那樣的悅耳,仿佛走進了壹片原始深林裏,讓我感覺到久違了的大自然。這樣的日子我更是充滿活力,生活變得更快樂,更充實。說到久違的大自然,我們確實是久違了。現在自然環境汙染嚴重,人對自然的道德幾乎早已喪失殆盡了,老師也說過如今的環保都是做表面文章,只是把煙囪建高壹點而已,環保最重要的還是人心。我是學習環境科學的,我也開始意識到科技並不能徹底地改善環境。其實要改造的並不是自然,自然並沒有問題,而真正要?改造?的是人心。經過探索,我認為只有具體的科學與哲學、思想道德結合起來才能達到這個目的。為此,現在我除了學習專業文化外我也開始了思想道德與哲學的研究。

 茶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我的母親不喝茶但也會炒茶。每當老師講到茶葉的加工裏面的每壹個步驟我都會想起我和母親壹起采茶炒茶的情景。相互對比,我發現從未受過正式教育的母親同樣可以在每壹個步驟裏做好。她炒出的茶我們壹家人都喜歡喝。同樣我們也會拿自家的茶來招待客人。我們鎮的人壹直都被稱作是對待客人最熱情的人,我想那是因為我們都帶著壹顆愛心去做每壹件事情吧。

 時光冉冉,壹學期匆匆而過,而有的人,有的聲音卻永遠留在了心中。當我還在迷茫中,還在痛苦中掙紮,在虛度年華的時候是我的老師喚醒了我,讓我找

 到真理,找到方向。我的老師,我的課堂,我的筆記將永遠留在我的心中,激發著我奮發向上,完成我未完成的夢想。

  • 上一篇:艾粑粑做法步驟
  • 下一篇:蠶絲十大品牌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