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張集老街民舍 張集老街始建於唐宋年間,長只有壹裏,卻古色古香,另具壹格,房屋都是青磚熟瓦,壹律兩層木樓,臨街墻用木板裝成,晚上早卸,便於生意。壹條主街橫穿東西,木樓臺閣鱗次櫛比,兩關三巷四門錯落有致,東有朝陽關,北為闕平關,北山巷,南水巷,中間夾著爬蹋巷;東為大東門,西為魁星閣,南為鬥迎門,北為小北門,兵匪年代,只要四門壹閉,街內百姓可保安然。
老街的青石板路最為人稱道,街面呈馬鞍形,中間為壹米風寬的青石板,兩邊砌著錯落有致的鵝卵石,晴天走路無灰,雨季走路防滑。夜闌人靜時分,有人行於街上,“嘚嘚”之聲在幽靜夜晚回響,卻是別有壹番韻味。
2、石牌老街古建築 石牌位於鐘祥市西南邊陲,濱臨漢江,是壹個具有悠久歷史文明古鎮,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在石牌鎮上原有關帝廟、泰山廟、藥王廟、雷祖殿、上真觀、陜西會館、西方丈七座古戲樓,來往戲班演出頻繁,現僅存的關帝廟戲樓,屋宇完好.
石牌鎮區內古街衢橫縱交錯,其中古建築有34座,現存的主要建築有:古戲樓、崇果寺、文景閣、李氏民宅、明清民居建築群;古文化遺址有六處:龍子膀化石產地、萬子田遺址、彭家臺遺址、上陳坪遺址、樂堤城址、瓦瓷窯址;古墓葬有長崗嶺墓群、石崗墓群、肖家冢墓葬群、馮家雙冢墓等22處;
3、大泉村古民居,最早的始建於明朝嘉慶年間,至今已有500余年的歷史。數量眾多,據初步統計,僅在大泉村就有21座,計大、小400余間。這些古民居,不僅獨具特色,且又保存尚好,其建築風格,壹般都為5正5廳,中間設天井和廻廊。若將前院算起,每座占地也都在3.5五畝左右。只有兩座或三座連墻的,每座占地才是2.5畝。從外觀看,均為鳥翅飛檐,屋脊的兩端和中間,皆設有獸頭。由門而入,又是另外壹番情景:大門兩側設有內方外圓的雕格花窗。門上設有暗檐和雕花頂板,門楣上設有2-3個圓形“乾坤”,石料的門坎兩端,均有刻著蘭、竹、梅等不同圖案的石質壓車軸。而門向又尤為奇特:它們大多不是依墻面所定,而是有意將其做出,然後再側朝著另壹方向。廊柱下的石墩也各不相同,它們有的系鼓形雕花,有的則為“方正肅挺”。廊柱與屋梁的相接處,也都依著“風水”,用木板雕魚或者雕獸以後補角,顯得尤其別致。所有檐口、過梁、隔板,刻畫著各種花、鳥及走獸。
附:特色民居選介
東漢陶樓 荊門市五裏嶽飛城遺址出土了壹座東漢古墓出土的陶樓,是當時地主宅院的模型,體現了“重堂高閣“氣派。***分前樓、後樓、僑樓、堂院四大部分。前樓三層,門前壹狗壹雞把門,門內廳堂寬闊;橋樓兩端分別連接前、後樓,中間寬敞的莊園呈方形天井式;後樓亦為三層,頂上再築望樓。用以警戒和監視莊田耕種的農奴。樓面飛走獸,樓壁高築、規模宏大。這是研究我國東漢社會結構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現收藏在市博物館
九十九間屋 座落今馬河鎮院子河村,亦稱周氏住宅,據史料記載,該屋是嘉慶年間(公元1804年)侍郎周堤告老還鄉時,按山東民居住房結構修建而成的青磚大瓦房,分左、中、右三大院,每院前後***有七重,相互之間都有門徑相通。九九之數,每壹間唇齒相依。另有南、北、前、後四個花園,其中前花園設室內,其他三個花園均附在室外。相傳只能做九十九間,多壹間都會倒塌。“九九”之數代表著九九歸壹、天長地久等頗為深厚的內涵。九十九間屋建於嘉慶九年元月二十八日,座東北朝西南,占地面積約5000平方米,建築面積為3420.40平方米。主建築為99間,實為102間,設左、中(為大門)、右三門,前後布局各三進,六個老式八大間,由十二個老式八大間組成壹個十分完整的住宅群。其中南北房、廂房72間,後堂屋5間,後天井5個,後前廳5間,中後堂 5間、中天井 5個,中前廳 5間;前後堂 5間。前天井 5個,前廳 5間。南北開間為 76米,進深 45.4米。整棟建築因山坡地勢而建,前低後高。北門左前方相隔3米處(馬車道)建有附屋(長工住房),中前方是稻場及池塘,南門右相隔3米處(馬車道)建有附屋(馬棚、豬圈),南北開間為24米,進深18米,建築面積為432平方米。雙坡青瓦屋面,外墻為240毫米老式磚鬥墻,內隔墻大部分屬木板、木制花窗,門框為石雕,由前、中、後天井排水,右後墻角設有炮樓.現存約30間,大部分被拆毀,99間屋構思豐富,結構嚴謹、工藝精湛,集中反映了這壹時期荊門地區農村住宅建築的悠久歷史水平。
吳氏老屋 位於京山錢場鎮西北2公裏處的吳家大灣。始建於1891年(清光緒17年),三層建築,外墻為土坯墻,內墻為杉木結構,裝飾華麗、典雅。屋長31.2米,寬15.2米,高7米。
老屋坐北向南。瓦頭重檐,帶萬字花紋,底瓦瓦頭為駿馬圖案。朝門深2米,朝門與前廳之間是杉木板墻。大門兩邊是高0.6米的青石門墩。
進門是前廳,前廳深4米,寬5米。前廳兩邊各有壹間寬5米,深6米的大房。大房房門朝向天井。
跨過前廳的石門檻是前天井。天井長5.5米,寬3米,四周和底板均用青石砌成。天井正中是壹塊長2米,寬1.3米的長方形石板鋪成的橋。天井口高4.5米,有50塊布瓦瓦頭鑲嵌雙龍戲珠的圖案。天井四周是寬1.2米的走廊。東西走廊過去是廂房,廂房寬2米,深5.4米。每間房均安有4扇高2米,寬0.5米的雕花木門。
前天井過去就是大廳。天井與大廳之間上部為寬7.5米,高1.5米的杉木鑲嵌的鼓皮,鼓皮下為6塊並排著的排方。排方寬0.5米,它的下方中間為寬4米的木門檻。兩邊各有兩根高5米的杉木廊柱,4根圓形廊柱均落在4個鼓狀的石礅上。大廳寬6.5米,深6.8米,大廳兩邊是長5米,寬2.5米的廂房。大廳與廂房間為6根圓杉木支撐的列架。列架上端是壹根大梁。大梁由三板圓木排列而成。大梁底部兩頭各有壹條長約兩米雕刻精美的鯉魚相對而視。
大廳走過去是後天井。大廳與後天井之間為8根圓柱分前後兩層排列的門樓。門樓寬6.8米,深1米。中間為6扇雕花中門,中門兩旁各有兩扇耳門。
後天井的大小及周圍情形大致與前天井同。不同的是後天井兩邊的廂房與天井走廊間鑲嵌著壹塊寬2米,高1.3米,厚0.1米的青石板。石板落在條形石門檻上。每間廂房兩頭是兩扇木板小門。
後天井過去是堂屋。天井與堂屋間為6扇雕花堂門。堂門前上方有壹道雕刻精美的春梁。上面刻的是壹組龍鳳呈祥的圖案,龍頭居中,左右兩旁各有壹只鳳凰仰首向龍。
6扇雕花門有兩扇正中是麒麟圖案,每扇門上壹只麒麟,三只各具情態。壹只麒麟後腿微弓,兩只前爪匍匐在地,張牙咧嘴,虎視眈眈的盯著壹獵物;壹只前足踏玉凈瓶,後足蹬寶葫蘆,仰天長嘯,十分威武;還有壹只端坐於壹巨石上,兩只前足捧壹枚巨大的古幣。
中間的兩扇正中各有壹組人物雕刻,坐旁為壹采藥老翁,挽著高高的發暨,右肩扛扁擔,扁擔兩頭各掛壹精致的篾簍。
跨過木門檻就是堂屋。堂屋寬5.5米,深7米,兩旁各壹間寬3.5米,深7米的正房。堂屋均為土坯磚結構。房上檁條齊整。每根檁條下都有壹方木,兩邊正方上整齊的排著表擱木。擱木上鋪著厚厚的樓板。堂屋後壁偏左開壹後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