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莆仙戲起源於哪個地方

莆仙戲起源於哪個地方

莆仙戲起源於福建莆田。

莆仙戲是福建省傳統地方戲曲劇種之壹,被譽為中國現存古老劇種之壹。源自唐代,流行於莆田、仙遊等地區,也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其表演古樸優雅,唱腔豐富,深受木偶戲影響。2006年5月20日,莆仙戲列入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9年11月,莆田市藝術研究所獲得“莆仙戲”保護單位資格。

莆仙戲現存的劇目有5000多出,包括《琴挑》《團圓之後》《春草闖堂》《狀元與乞丐》 《活捉王魁》《蔡伯喈》《張洽》(即《張協狀元》)《高文舉》 《千裏送京娘》《百花亭》《朱文》《劉文龍》《郭華》《王十朋》《劉知遠》等。

莆仙戲的藝術形態:

莆仙戲的聲腔被稱為“興化腔”,它吸收了莆仙民間歌謠俚曲、十音八樂、佛曲法曲、宋元詞曲和大曲歌舞的要素,用方言演唱。演唱時傳達出濃郁的地方色彩和風味。

早期的莆仙戲樂器非常簡單,只有鑼、鼓、笛等,其中鼓用大鼓,鑼稱沙鑼。鑼鼓是節制舞臺表演的,經過嚴格規定,其種類達到了300多種。莆仙戲獨特的吹奏樂器蘆笛亦稱頭管,傳承自古代篳篥,而梅花則稱作嗩吶,是莆仙戲的主要樂器。

在表演方面,莆仙戲具有許多鮮明的地方色彩,其中包括具有動作遺留著傀儡戲表演痕跡的程序動作,如牽步蛇、雀鳥跳、掃地裙、摸田螺、七下溜等。

莆仙戲行當的分類沿襲南戲舊規,最初只有7個角色,即兩生、兩旦、靚妝、末、醜(俗稱“七子班”)。清末增添了老旦壹角,於是這就被稱為“八仙子弟”。後來逐漸添加了不少角色,但“靚妝”即“凈”壹角至今保留了宋代雜劇的稱謂。

旦角在莆仙戲中有廣義和狹義兩個範疇:廣義上說,旦角指莆仙戲中的所有女性角色,包括正旦、貼旦、老旦等;狹義上說,旦角指正旦,即青衣和閨門旦,通常是劇中的主要角色。正旦通常扮演端莊典雅的正派人物,是中國傳統文化下女性美與德的典範,凝聚著中國傳統文化對女性審視的眼光與價值觀。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莆仙戲

  • 上一篇:蘇州立冬吃什麽
  • 下一篇:蛇紋石玉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