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蒙古包的 作用 材料 地理位置 結構 和文化特征

蒙古包的 作用 材料 地理位置 結構 和文化特征

材料及結構

蒙古包主要由架木、苫氈、繩帶三大部分組成。 制作不用泥水土坯磚瓦,原料非木即毛。

蒙古包包內寬敞舒適,是用特制的木架做“哈那”(蒙古包的圍欄支撐),用兩至三層羊毛氈圍裹而成,之後用馬鬃或駝毛擰成的繩子捆綁而成,其頂部用“烏耐”作支架並蓋有“布樂斯”,以呈天幕狀。其圓形尖頂開有天窗“陶腦”,上面蓋著四方塊的羊毛氈 “烏日何”。

普通的蒙古包,高約十尺至十五尺之間。包的周圍用柳條交叉編成五尺高、七尺長的菱形網眼的內壁,蒙古語把它叫作“哈那”。

2.作用

可通風、采光,既便於搭建,又便於拆卸移動,適於輪牧走場居住。

蒙古包的包門開向東南,既可避開西伯利亞的強冷空氣,也沿襲著以日出方向為吉祥的古老傳統。

3.文化

以蒙古包這壹名稱聞名於世的壹種建築形式,是亞洲遊牧民族的壹大創舉。這壹居屋的早期形式可能曾被更早的亞細亞遊牧民族所使用,後來許多遊牧民族或長或短地使用過它或類似於它的住屋。以木桿兒為主要支撐材料的人類早期建築形式。

在其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兩大流派:壹種是中國鄂倫春人的傳統建築歇仁柱式(在鄂倫春語裏歇仁柱為“木桿屋”之意),即尖頂、用獸皮或樹皮、草葉子做苫蓋。西伯利亞埃文基(鄂溫克)人的住屋、美洲印第安人的梯比和北歐薩米人的高阿邸或拉屋等均屬這壹類型。另壹種是蒙古包式的,即穹頂圓壁,主要用毛氈做其覆蓋物。

壹個蒙古包壹般只供壹夫壹妻及其子女居住。新婚夫婦要建新包,有的是新娘父母陪送。家庭經濟條件好的或眷屬多的,壹家有幾個蒙古包。但凡有兩個以上蒙古包的家庭,都是長者居最西側的蒙古包。

很多世紀以來,蒙古包就是這個民族最具代表性的特征物。正如丹麥著名探險家亨寧·哈士倫所說:“蒙古包神聖的火焰是家庭與部落生活的中心。傳統就是在這裏產生的。那些圍繞在蒙古包周圍的,有著部落最古老和基本特征的語言和氛圍被壹代又壹代傳承下來,成為溝通古與今的橋梁。”

4.地理位置

鄂爾多斯草原的核心區包括壹個蒙古大營和300多個蒙古包組成的蒙古包群。

進入近代,國際上對蒙古包的研究比較活躍。中國人類學家吳文藻先生於上世紀三十年代到錫林郭勒盟考察蒙古包並發表考察報告《蒙古包》,他在報告中寫道:“蒙古包是蒙古族人物質文化中最顯著的特征。可以說,明白了蒙古包的壹切,便是明白了壹般蒙古族人的現實生活。”這句話精辟地指出了蒙古包在遊牧人生活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當代的學者,如內蒙古的嘎林達爾,蒙古國的麥達爾、達力蘇榮、沙日布道爾吉等均出版了研究蒙古包的專著,其中麥達爾、達力蘇榮合著的《蒙古包》壹書結合考古學、人類學、歷史學、民俗學、建築學等多學科知識,對蒙古包進行了較為全面的研究。學者郭雨橋撰寫的《細說蒙古包》,為中國最詳備的蒙古包專著。?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蒙古包

  • 上一篇:荷花的文化發展史是怎樣的?
  • 下一篇:藏族首飾上的裝飾花紋都有哪些種類及含義?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