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蒙古包的結構和資料 都要簡短點!急急急!

蒙古包的結構和資料 都要簡短點!急急急!

蒙古包(Mongolianyurts)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壹種房子。建造和搬遷都很方便,適於牧業生產和遊牧生活。蒙古包呈圓形,有大有小,大者,可容納600多人;小者可以容納20個人。蒙古包的架設很簡單,壹般是搭建在水草適宜的地方,根據蒙古包的大小先畫壹個畫圈,然後便可以開始按照圈的大小搭建。蒙古包看起來外形雖小,但包內使用面積卻很大,而且室內空氣流通,采光條件好,冬暖夏涼,不怕風吹雨打,非常適合於經常轉場放牧民族居住和使用。 蒙古等遊牧民族傳統的住房。古稱穹廬,又稱氈帳、帳幕、氈包等。蒙古語稱格兒,滿語為蒙古包或蒙古博。遊牧民族為適應遊牧生活而創造的這種居所,易於拆裝,便於遊牧。自匈奴時代起就已出現,壹直沿用至今。蒙古包呈圓形,四周側壁分成數塊,每塊高130~160厘米、長230厘米左右,用條木編成網狀 ,幾塊連接,圍成圓形 ,長蓋傘骨狀圓頂,與側壁連接。帳頂及四壁覆蓋或圍以毛氈,用繩索固定。西南壁上留壹木框,用以安裝門板,帳頂留壹圓形天窗,以便采光、通風,排放炊煙,夜間或風雨雪天覆以氈。蒙古包最小的直徑為300多厘米,大的可容數百人 。蒙古汗國時代可汗及諸王的帳幕可容2000人。蒙古包分固定式和遊動式兩種。半農半牧區多建固定式,周圍砌土壁,上用葦草搭蓋;遊牧區多為遊動式。遊動式又分為可拆卸和不可拆卸兩種,前者以牲畜馱運,後者以牛車或馬車拉運。中華人民***和國建立後,蒙古族定居者增多,僅在遊牧區尚保留蒙古包。除蒙古族外,哈薩克、塔吉克等族牧民遊牧時也居住蒙古包。在遼闊的蒙古高原上,寒風呼嘯,大地點綴著許多白色的帳篷。它們就是蒙古包,即蒙古人所稱的“格爾斯”。自從有蒙古族以來,人們就開始使用蒙古包。這已經有很長時間了。但究竟是何時開始使用的,無人知道確切的時間。蒙古包成為蒙古人的日常居所。大多數蒙古人是遊牧部落,終年趕年他們的山羊、綿羊、牦牛、馬和駱駝尋找新的牧場。蒙古包可以打點成行裝,由幾頭雙峰駱駝馱著,運到下壹個落腳點,再重新搭起賬篷。

蒙古包的架設壹般是先選好地形,在水草適宜的地方,根據包的大小先畫壹個圓圈,然後沿著畫好的圓圈將預先編制的木條方格(哈納)架好,包頂頂部再架上固定的天窗(奧尼)支架,壹般頂高約4m,周邊高約2m,門大多向東或東南開,全包的外部和頂部均由輕質沙柳做成骨架,屋頂以奧尼為中心,綁紮細椽子(烏乃),呈活動傘蓋式,用駝繩綁紮固定,成為壹固定的圓形墻壁。圓頂陶敖直徑為1.5m,上飾美麗的花紋。包頂外形均是圓錐體,通常用壹層或二層乃至多層毛氈或帆布覆蓋,最後用壹塊矩形毛氈把陶敖覆蓋以過夜或防雨雪。將哈那和烏乃按圓形銜接在壹起綁架好,然後搭上毛氈,用毛繩系牢,便大功告成。兩三個人可以在壹兩個小時內就搭建或拆除壹個蒙古包。 內部擺設,將蒙古包內部平面化分為九個方位。正對頂圈的中位為火位,置有供煮食、取暖的火爐;火位前面的正前方為包門,包門左側,是置放馬鞍、奶桶的地方,右側則放置案桌、櫥櫃等。火位周圍的五五方位,沿著木柵整齊地擺放著繪有民族特色的花紋安析木櫃木箱。箱櫃前面,鋪著厚厚的毛毯,其優點蒙古包看起來外形很小,但包內使用面積卻很大。而且室內空氣流通(除天窗外,編壁墻底部還有壹層圍氈,夏天可掀開通風,冬天放下保暖),采光條件好,冬暖夏涼,不怕風吹雨打。半圓形包頂,風雪來臨時,包頂不積雪,大雨沖刷包頂不存水,圓形的結構還可以抵禦風暴襲擊。 蒙古包各部分之間連接精巧,方便、易建造和拆卸,運輸很容易,不易損壞。

參考資料網址太多,就不寫了,O(∩_∩)O~

  • 上一篇:老年人的骨質疏松並非缺鈣所致,經常鍛煉,可有效預防和減輕
  • 下一篇:徽州杏花村古村落介紹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