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蒙古族有哪些傳統文化?

蒙古族有哪些傳統文化?

1、成吉思汗紀念節

每逢農歷三月十七日,蒙古族眾多的拜謁者便懷著虔誠的心情,不辭辛苦地長途 跋涉而來。他們來到成吉思汗陵,站在這位偉人高大的雕像前,獻上明亮的蠟燭、芬芳的香炷、乳黃的酥油、醇香的馬奶酒等祭品,追憶他的雄才偉略,寄托對他的無盡的思念。

這時候,整個陵園香煙繚繞,弭漫著濃郁的節日氣氛。成吉思汗陵是蒙古人心中的聖地,每年的紀念活動也格外隆重。

2、那達慕大會

“那達慕”是蒙古語,亦稱“那雅爾(Nair)”,“那達慕”是蒙語的譯音,意為“娛樂、遊戲”,以表示豐收的喜悅之情。“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在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壯的季節舉行的“那達慕”大會,是人們為了慶祝豐收而舉行的文體娛樂大會。“那達慕”,蒙語的意思是娛樂或遊戲。“那達慕”大會上有驚險刺激的賽馬、摔跤,令人贊賞的射箭,有爭強鬥勝的棋藝,有引人入勝的歌舞。

賽馬也是大會上重要的活動之壹。比賽開始,騎手們壹字排開,個個紮著彩色腰帶,頭纏彩巾,洋溢著青春的活力。賽馬的起點和終點插著各種鮮艷的彩旗,只等號角長鳴,騎手們便紛紛飛身上鞍,揚鞭策馬,壹時紅巾飛舞,如箭矢齊發。前五名到達終點者,成為草原上最受人贊譽的健兒。射箭、摔跤等比賽也吸引著眾多牧民。

3、敖包節

敖包節是蒙古族盛大的祭祀活動之壹。當草原上鮮花怒放、氣候宜人時,當地喇嘛會擇壹吉日,舉行祭典活動以喜慶豐收,並祈福壹年風調雨順、平安吉祥。在蒙古語中, “敖包”就是“堆”的意思,擇壹塊水草豐美、清幽之地,用石頭堆起的圓形堆。

有的在石堆上架滿壹簇簇樹枝、有的豎立木幡桿,無論是樹枝或木桿,上面都插滿五色風馬旗。在天地壹色、漫漫草原上,敖包如同草原中的導航標誌,讓來往通行的人,能夠藉由敖包所處的位置,來確認自己的方位。蒙古人對於這個有草原保護神之稱的敖包非常的尊重,每逢路過,總是遠遠望見就下馬跪拜。

4、白節

白節又稱又稱“白月”、查幹薩日(西裏爾蒙文:Цагаан сар),是蒙古族的“春節”。白節是蒙古族壹年之中最大的節日,相當於漢族春節的年節,傳說與奶食的潔白有關,含有祝福吉祥如意的意思。

臘月三十日晚上,全家即穿上節日盛裝,歡聚壹堂,拜賀新年,徹夜不眠。通常全家老少先燒香拜佛,然後晚輩向家長獻哈達、敬酒、禮拜。初壹淩晨,全家老少以及族人走到蒙古包外,在長者的主持下舉行向長生天祈禱儀式。據說這是蒙古族信薩滿教遺留下來的傳統。然後家族親友開始互相拜年,直到正月十五或月底才結束。

除節日間人們互相拜年,敬酒,聚餐、縱情歌舞、賽馬,娛樂以祝賀全年納福、吉祥如意外,佛教傳入後敬獻潔白的哈達,待續至今。整個白月期間,草原上的男女青年紛紛騎上駿馬,帶上嶄新的哈達和美酒等,三五成群,挨家挨戶給各浩特(定居點)的親友、家長拜年。

不過現在,草原上看到的更多的是騎摩托車或開吉普車的男女青年。拜年的路途,是青年男女賽馬、追逐、嬉戲的絕好機會。身臨其境的人無不感到馬背民族不拘壹格的生活情趣和粗獷豪邁。

5、打鬃節

每年春季,生活在內蒙古草原上的牧民們都要舉行傳統的打馬鬃、整馬尾、打烙印等活動。牧民提前把馬群圈到牧點周邊的草原上,套馬手身著輕裝馬靴,騎著各自的貼身坐騎在馬群中穿梭,尋找到目標後,套馬手甩出套馬桿,套住馬頸。

此時,幾個身體強壯的大力士猛撲過去,把馬摔倒在地。負責剪鬃的牧民走上前,給剽悍的烈馬剪鬃“打扮”,經驗豐富的騎手馴服後將馬放歸群。牧民自豪地稱打鬃節為“勇敢者的遊戲”。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打鬃節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那達慕大會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敖包節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白節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成吉思汗紀念節

  • 上一篇:蘋果線下店回收二手蘋果手機嗎?
  • 下一篇:行唐縣聯誠汽車貿易有限公司怎麽樣?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